首页 观察 研报 正文

梁信军:中国未来企业要将全球化和中国化融合在一起

作者:梁信军 时间:2015-04-19 0

大家好,我是复星集团的梁信军。

复星在过去的创业以来的22年其实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我们在1992年创业的时候,中国主要的动力是改革和开放,所以在那个阶段,复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民营控股的身份上市的公司,那么我们也是第一批,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这个民营企业,我们在上海成为第一个民营控股的药房,因为当时药房觉得民营控股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包括我们在国内也是第一批的。

那么经历的这十年,享受了中国的变革的这样一个动力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非常敏锐的意识到,中国的动力越来越多的被重化工业来驱动,所以从2002年以来的这些年当中,我们也积极投身于重化工业,比如说我们投资了钢铁,投资了铁矿投资了金矿,那么时至今日,经历了好几个行业的波浪曲折、高潮低潮,迄今为止我们还是在重化工业方面非常有竞争力的。

但实际上从2007年复星上市以来,我们非常敏感的感觉到,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动力越来越多的被消费动力所驱动,所以从2007年以来我们投资了非常多的消费品,包括像轻资产的产业,不断的在转换自己的资产结构。

2008年这个经济危机一来,我们就抓住机遇,不断的去启动了自己的全球化进程。

那么我觉得这个全球化的问题,其实也就是讲中国企业,怎么在中国不断的做专做精的同时,让自己更加的全球化,在全球化当中不断的推动自己的进化,那么全球化的这个主题的话,起码我觉得包含几个部分。

一个怎么样让自己的资本更加全球化。

大家都知道中国很多企业不断的在抱怨中国的融资成本的问题,如果你是从全球去看的话,起码这一段时间,包括乃至下一段的五年、十年时间,钱是非常充沛的是不缺的。那么如果仔细去看,这个欧洲日本的融资成本都比中国要低两个到三个百分点,那么美国也比中国要便宜两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如果能够在全球范围去寻找更充足的资金供应,这个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在中长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那么同样的问题的话,在资本这个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融资结构的问题,那么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自己的资产表来融资。也就是说不断的要提高自己的杠杆率,增加自己的负债率,那么这样的方式的话是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的。那么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用基金的方式融资。

基金的方式融资降低它的负债率的同时,它的资本的成本是显著提高的,那么基金的LP的要求其实比银行的要求高得多,那么第三种方式我们就完全可以借鉴巴菲特的模式,用保险浮存金作为主要的方式,当然保险浮存金作为主要的方式,它带来了更低的融资成本的同时,它的融资之后的资金的投向是受到严格的监管的,所以投向就不是那么自由,所以总之的话你在全球范围看,你会想办法把这几类的东西把它糅合在一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形态。

第二需要在全球比较机会。

我们现在一想到机会,比如说大家想到互联网的机会,想到比如说文化创意的机会,那你其实脑子在想的是上海,想的是中国,那么这个眼界是有问题的,要更多的在全球进行比较。比如说你同样要考虑说受益于中国成长的话,那么这样的机会既可以来自于上海,也可以来自于中国,其实也是可以来自于全球的,所以要在全球比较自己可以发展的机会。

第三要在全球比较竞争力。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开放越来越深入的话,其实中国这个市场就是全球的竟技场,你在做制造业关联的,实际上需要在全球比较成本。

比如说我们就说油的问题,就说煤的问题,就说铁矿的问题,那么这些东西都是跟制造业有关,那么本质上你要在全球比较说你的制造成本是不是领先。

同样我们讲服务业的问题,比如说像物流的问题,比如说像渠道的问题,销售网络的问题,这些呢我们都要在全球比较自己的效率。

所以本质上的话,一个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你要把自己的整个供应链放在全球的环境当中去比较,你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具有优势,是不是需要做任何的变化还有一个需要全球化的就是风险.

现在很多人在中国在上海他觉得很滋润,我要的就是人民币,我结算的我花的我融的都是人民币,那么其实的话,你要是在全球范围看,你会看到持有单一货币的,无论是融资结构、资产结构是有很大风险的,那么如果你的税务结构是单一的也是有风险,那么包括你的资产结构可能也是有风险的。

大家就看到有些国家它的资产可能整个由于货币贬值的问题会缩水2/31/3完全有可能,包括还有一些,经营环境的变动。

如果我们对中国看不清呢,我们去想想海外,十年前的话,重型装备机械主要的产地可能是欧洲,今天他们还有吗?大部分都迁到中国来了。

同样的问题,制造业在中国现在比较爽,十年后你真还会觉得大部分在中国吗?我觉得得想这些问题。如果产业都变迁了,它不在你这了,那你这个企业再坚守其实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觉得在全球比较风险的问题,这里面我觉得就是企业要变得全球化,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建设自己的第一找项目的团队、第二是投资决策的这个能力、第三当地化的平台和网络。

从2007年底到现在第一个三年其实我们用海外的人到中国来为我们工作,但是只投了两个项目1.1亿欧元,那么第二个三年我们慢慢的在全球去建立当地的MD、当地的合作伙伴、当地的合伙人。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第二个三年投了另外的六个项目。今年是第七年,我们有足够的体量了,然后我们开始投大量的项目,今年我们可能在海外投资就有十多起。

但是大家想想这个背后说我们在美国有五个合伙人,在欧洲有五个合伙人,日本有两个合伙人,香港有五个合伙人,东南亚还有两个合伙人,还有伦敦有一个合伙人,我们在这么一个大的平台下我们做了今天这点事。

中国化的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怎么样在中国做得更加专更加精,那么更加能够洞察中国动力的变迁,并且能够顺应中国动力的变迁,不断的发展自己能力的问题。

那么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都要认识到,认同制造中国越来越多的转往消费中国就是中国的驱动力,不再是制造中国驱动了,越来越多是消费中国驱动,消费中国驱动里面越来越多的是由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驱动,实际上在不久的将来,六年后中国的中产阶级的人数就将成为全球第一,占到全球16%。中产阶级的消费可能是全球第一或者第二,起码占13%.那么中产阶级消费,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几。

所以我觉得我们如果认同这一点的,中国动力的变迁从制造业往消费变迁的话,你就得不得不更多的聚焦自己的时间、能力,包括你的资本往这个中产阶级相关联的产业去发展。

比如说像升级消费、体验式消费,包括个人金融。

我觉得应该毫无疑问的、毫无保留的去拥抱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它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就是边际成本为零,那么你当然是接近零不是完全是零,那你有50万个用户你是一堆成本,500万个你增加的成本非常少,5000万个增加的比例就更少,5亿个可能几乎就不增加,所以呢就是个量,用户的量决定了你的最终效益,那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最有意义的市场就包含中国、美国、日本,未来还会包含印度跟印度尼西亚,因为这些国家有庞大的人口,这些人口拥有一样的语言、一样的货币、一样的税收、一样的物流。

所以完全同质化的客户群的规模大小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将来的产业规模。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里,正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比美国还大,所以毫无疑问我们将来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超越美国,我觉得根本是不需要预测的问题,马上就是现实,那么

移动互联网加传统行业实际上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你很多创业者,只要你专注用户的体验,你完全可以打败大的公司,因为大的公司它是一整套非常繁复的流程,它是基于自己能力去考虑自己能提供什么,而这个中小企业可以专注到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体验考虑我要发展什么能力,所以它能够更灵活的去适应客户的需求,同样的话我觉得对于本地企业,只有你作为本地企业你才能更了解本地的客户,所以本地企业跟全球化的企业竞争也带来了非常好的机会。

当然我觉得正因为它是移动互联网加传统行业的模式,在投资机会上既对那些网络英雄有利他们可以用VC的方式去创办,其实对传统企业也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在创作企业方面做O2O,所以移动互联网对小企业、对本地企业对传统企业带来的是新的机会。而不是新的挑战。

另外一个在中国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大健康的问题。但是我必须说呢在大健康的问题我们需要适应跟中国一样的转变,要从制造业的大健康往服务业的大健康去转变。

那么过去我们制造业大健康主要还讲的是制药,那么服务业大健康你想教育、培训、研发,还有这个物流、零售、批发,包括医疗、养老。以及对公的就是对企业的对B的这一段的金融服务,以及对C的金融服务都有非常大的空间。所以我觉得在大健康这个领域也正因为它是注重体验注重服务业,对中小企业也是非常有机会的。

那么再有一个的话,就是关于制造中国本身,制造中国带来了很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环境的消耗。现在为了修补制造中国带来的问题衍生出了一个新的黄金的产业,那就是环保。但是环保里面我们得注意,它是有三类不同的买单者的,第一类买单者是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那么围绕这个用户的话,你发展出来的环保节能产业,我们可以叫是B2G的,B2government这个产业。

那么这个产业当前会很好,因为政府愿意买单,长期来说面临挑战,因为政府的预算它是受到节制的,那么第二个是B2B的,现在的话愿意在环保方面买单的主要是能源、化工等等行业。将来我相信食品其他的很多跟老百姓生活健康相关的行业,它都会愿意买单。

所以B2B的行业将来你的客群会越来越大,所以在环保这个领域做B2B生意的,我觉得它的将来的估值,应该比B2G还高。

那么第三个当然更好的是做B2C的,你如果是个人愿意买单的,这个环保节能的产业将来面临会有更大的空间。

那么最后一点就是资本中国的问题,那么今年我们的ODI,就是对外的投资会超过FDI。所以中国今年就会变成一个资本的进出口国,更重要的话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出去的,那么第二个包括个人的资本,包括私人的企业的资本也被鼓励越来越多的可以到海外去发展。所以我觉得在这些领域就是说顺应着个人财富顺应着中国的这个出海的资本。

这个领域会延伸出非常多的关于资本中国的这个产业。

与刚才讲全球化一样,我觉得也是需要你要让自己在中国做得更专更精,你也是需要建设

在中国的专业化的团队专业化的能力,这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那么怎么样把这个全球化跟中国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呢?我们不能去强调说我要当地化就是中国化,我去反对全球化。也不能说因为我为了全球化我就觉得在当地是毫无意义的。

那我觉得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说的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模式。

第一我们找到哪些行业由于中国的巨额发展,将来中国的市场会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的市场。

那么这样的行业很大程度上跟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关联的,跟大健康关联的、跟互联网关联的、跟环保是关联的。在这些行业当中咱们去找到全球的领先者,在领先者当中找到目前在中国发展还不够充足的这部分企业,在这部分企业当中成为它的第一、第二大股东,然后协助他回中国快速取得增长,因为中国市场的高额增长巨大的规模很快就可以擦平、抹平它在全球其他市场的衰退,恢复它的价值。那这样一种方式呢非常好的把全球化跟中国化结合在一起。

第二个融合的话就是要讲怎么把企业的创始人核心创业者、核心领导者的心智、智慧跟更多的员工、更多的企业的中层的干部跟他们的智慧把它融合在一起。

你现在如果是只有一个首脑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运营模式的,那么你的中央集权,你的脑子想得比较清爽,你真的有前瞻性,而且你的前瞻性是正确的,当然你的执行力非常强。但是你真的不能保证在一百天、一百个月、一百年里面你永远是正确的。

所以更好的更安全的方式是发展群体智慧,让更多的能够听到炮火、枪炮声的人参与决策。那么这个里面我觉得实际上你要建设两个能力,第一个能力是开放的体系,那么作为核心决策人,你真的能接受更多的智慧的形成者参与者、决策的参与者。

第二的话我觉得你得建立一个体系,就是互联互通的体系。

如果这个下面的这些建议者就群体智慧的单个个体都是单线条的向上级汇报的,那这个不叫群体智慧,我们要实现每一个点,它的互通互联只有每个点的互通互联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产生群体智慧。

那么这个群体智慧之后呢,它会更加方便的适应全球的环境,那么这样的群体智慧现在有机会了,我们有这个工具了,就是移动互联网。

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由群体智慧来驱动的这么个群体,它会形成一个像有机生命体这样,不断的去适应环境进化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去演进跟改善,自己的能力的这么一个组织,这样的组织会有光明的未来。

所以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企业的进化既要更中国化、也要更全球化、更加要学会融合,那么要从个体智慧向群体智慧演进。

这样的中国企业会有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