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教育 正文

在线教育的模式底线与最大价值

作者:虎嗅 时间:2013-09-05 0

目前无论是大洋彼岸的美国还是在中国,在线教育都热的发烫,各种各样的在线教育探索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我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试错阶段,第二阶段是认同阶段,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

当下,在线教育正处于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三年左右时间(2015年末是个时间节点)。从2015年末到2020年将是认同阶段,以后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在线教育发展阶段。

老实讲,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在线教育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我们可以运用底线思维,剖析当下这些在线教育模式,找出某种模式的局限性或不足,层层剥茧。

1、Mooc模式

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它不仅在美国很火,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开始趋之若鹜。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教学过程,知名学校将自己的核心课程通过互联网面向大规模人群,开放教学过程确实让人欢呼雀跃。但仔细研究一下,这种教与学的模式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或道理讲授模式,其主要教学手段是网络视频,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相比只是换了个“马甲”,一旦去掉视频这个“马甲”,上课模式就立不住了,与电视课堂相比本质上是一样的。

现实中,网络视频这种在线教育模式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国家教育部花了很多补贴请全国重点大学知名教授录制的多个学科国家精品课程,虽然展示多年但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并没有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但实践中,80%以上的在线教育探索模式都离不开视频。其实,网络视频的教学效果还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倒退。

在未来的在线教育中,视频只能起辅助作用,不会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手段,现在的尝试都是过渡性的,是初级阶段,网络视频未来不会成为在线教育的基本模式。

2、水平课程平台模式

从2012年起,一些欲在教育信息化市场上占据一定位置的大企业和中央、省市级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甚至一些学校都开始做门户式、水平课程平台。

熟悉教育的探索者将过去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但结果是“新商场货架上摆了一些卖不出去的库存商品”,这些堆积如山的“陈货”让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就连教育部的一位领导都说:“这些内容比较原始和粗糙”。这种凑合、对付的“展览馆式”在线教育水平平台,只能是“试试水”、“应应景”,实际意义不大,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探索作用有限。

不熟悉教育的探索者则搭一个水平平台,让懂教育的人在上面开课和摆放教学资源,他们提出一个很诱人的口号“人人教,人人学”。这是一种建批发市场和招商引资的思路和做法,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搭平台的人不想管、也管不了,开课的或摆放教学资源的也没有条件和能力保障教学质量。这种平台不敢针对体制内教育(他们觉得体制内教育不让进、进去他们也搞不了。其实体制内教育已经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只能搞一些校外教育培训。至于校外教育培训的在线教育模式到底是啥样,他们也不清楚。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有一部分内容不是真正的教育。

未来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教育,其在线教育平台都是少不了,没有这样一个教与学的载体,就谈不上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但真正的在线教育模式恐怕应该是针对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垂直平台(如某些外语教学平台、语文网络教学实施平台等),还要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的流程、数字学习内容和伴随服务。

3、软件模式

软件、课件和各种各样所谓的软件教学系统都是老的数字教育产品。这种软件、课件模式追随各种版本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以考试为目标,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手段和工具为目的,整个设计建立在应试教育和产品思维的基础上,内容和程序都是预设性的,其教学理念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它是在互联网软硬件技术不太发达、带宽不宽的情况下、“云计算”没有出现之前的产物,但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软件、课件和软件教学系统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的。

4、网校教育模式

现在最活跃的在线教育探索不是在体制内教育,而是体制外的校外教育培训,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其典型模式就是网校。

这些探索者试图想找到一种适合校外教育培训的网络教育模式,能够降低教学成本,不断播放名师的教学场景,单向、无差别的传授知识或为学生提供考试技巧。他们试图取代传统学校、取代老师,号称“教育的淘宝”,欲“颠覆传统教育”。他们用互联网思维和电商思维规划在线教育,提出B2C、C2C等模式,他们迎合的是学生和家长“考上理想大学的”愿望,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达到线下最好老师的讲课效果”,他们的目的是“节约成本”,他们的理想是实现能够“提分”的教学效果,他们最害怕的是高考制度和考试模式的改变,这些都是网校探索者探索在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云学习”模式

还有一种在线教育模式是“云学习”。据探索者讲,所谓“云学习”就是在学生活动的范围内基本覆盖有线或无线网络,学生人人持有网络终端,以学材(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导学案为引领,以网络教学实施平台为学习空间,变实体课堂为虚拟课堂,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育者为主导,网上和网下学习相结合,超越时空、多维参与、主动探究、在线互动。网络平台与网络终端相分离,学生手持网络终端,网络课程服务商运营网络平台,教师变成导师,教材变成学材,面向大规模人群,形成大范围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环境,对外开放课堂,实现常态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这种从教学组织方式入手,聚焦一门或几门课程的“云学习”课程模式虽然只是在一些实验学校进行试点,效果不错,但各方对此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这种在线教育模式未来有可能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模式;也有人认为,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谁也很难改变。这种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云学习”模式看上去很美,但校长、老师没有采用的动力,能否被学校普遍接受和应用很难说。

只有互联网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机制的转变

剖析各种各样在线教育探索模式让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教育的问题不胜枚举,但最大、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目前中国的教育是一种学术性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记住结论的教育”。教师根据教材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或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学科的概念、特点和结论,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和结论,考试时就考这些内容。学生脑袋里装了一大堆知识和结论,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来的,因为没有理解,机械记忆,考完试就忘了,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获取新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这种“记住结论的教育”与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事实上,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人都认为灌输教学方式不对、不好,但却一直改不了。教师说,你不让我讲,那这课怎么上?“记住结论的教育”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是讲授式的,这是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积弊。

用“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仅为5%,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不超过30%;但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以达到50%,如果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他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竟可达90%。

灌输教育是学习效果最差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明白”。只有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老师从知识灌输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够“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才能够达到中国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所说的“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的效果。

当前最最主要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实现自主学习问题,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实现这种转变呢?

答案是:互联网——在线教育!

互联网还原、模拟自然中信息的呈现(从文字书到多媒体到虚拟现实)和交互的功能可以帮助教育从学术性的“结论教育”向应用性的“让学生体验结论得出的过程”教育转变。

抓住“让学生体验结论得出的过程”这个“牛鼻子”,塑造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加上在线教育的其他功能和作用,有可能改变沉疴多年的教育顽症——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向常态化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转变;实现“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实现教师无限教学责任向有限教学责任转变,解决老师“一个人在战斗”的问题,引进外部教学能量和资源,组成“影子教学团队”,为教师减压、减负,降低教师水平在教育质量中的权重;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共同学习,通过在互联网上“晒作业”实现大范围的讨论和交流,很方便地看到、借鉴其他同学的作业和老师给其他同学作业批改的情况,形成共享、分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当前对于整个教育来讲,在线教育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和切入点,发展在线教育有可能改变中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摆脱广受诟病的教育形象,使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的“人才红利”。

作者李洪波供职单位为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

TAG:
© 2011 - 2024  钛锋网  TMTFo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