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金融 正文

P2P借贷大门为咨询顾问打开

作者:创业者 时间:2014-02-02 0

过去六年多来,散户投资者一直在互联网上寻找投资项目来还信用卡的债务,支付医疗费,买汽车。每年,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只用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虽然这可能看起来更像是互联网赌博而不是投资,但它实际上更类似于花旗内部的交易。 

由于筹资者可以轻易地通过贷款平台找到投资者,P2P借贷已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最大的两个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和Prosper在2013年产生了25亿美元的贷款,2012年这一数字为8.7亿美元,2011年为5.37亿美元。根据贷款质量的不同,计算违约率之后的收益率从4%到10%不等。 

包括谷歌在内的高调投资者已经对这些平台下注。最近,早期投资Facebook和Twitter的DST环球公司又入股贷款俱乐部。而兴旺的主要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和贝莱德。 

工作原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P2P贷款,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它与其他贷款的不同。它不是“发薪日”借贷或次级贷款。它的平均借款人的信用评分要超过700,年薪过50000美元,有房,在同一个岗位工作超过五年。这种程度的标准是由平台所决定的,也导致Lending俱乐部和盈失去了近90%的借款人。 

一旦平台认可了借款人,他的利率将根据信用风险决定,他的贷款项目被公布在平台的网站上,让投资者自由选择。投资者可以选择低风险、低利率贷款,也可以投资于高风险与高利率的贷款。 

平台上有利率小于7%的低风险贷款和高于24%的高风险贷款。贷款Club表示,每年的坏帐率平均约为所有贷款的3%。到期贷款的违约率较高,因为平均到期时间为3年。因此,所有到期贷款的违约率接近10%。但贷款质量也会影响违约率。事实上,由平台设定的利率能够很好地预测违约率的高低。 

例如,Prosper按风险的高低来计算未偿还贷款的收益。净回报要扣除违约及费用: 

一个受欢迎的行业破坏者 

你还想得起来上一次去旅行社买机票或在一家唱片店买CD是什么时候吗?同样,P2P正在破坏贷款的传统方式。借款人不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而银行也没有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奋起反击,它直接忽略这一威胁。多年来,个人贷款在银行界已经失宠。相反,信用卡成了银行的摇钱树。比起债务合并业务,银行宁愿提供一张新的信用卡。 

能力是否是这一形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P2P贷款的超常增长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一行业剩余空间的质疑。由于投资人的需求旺盛,借款人有时会抱怨贷款的机会一下子就被抢光了。随着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怀疑论者质疑是否有大量的借款需求来吸收投资者的资金。 

我们认为阻碍其发展的是平台而不是目标市场。因为首先,2013年P2P贷款估计为25亿美元。而美联储估计的循环未偿还贷款为8940亿美元。这两组数字说明很多问题。在过去6年中,信用卡/债务合并贷款占比近80%。当然不是这所有8940亿美元都将变成P2P贷款。但平均信用卡债务估计为5000美元,而在2013年中,34%的持卡人至少有一次只偿还了最低还款额。知道这些数字,我们就不会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债务合并市场感到惊讶。 

第二,还有其他有吸引力的P2P市场。随着OnDeck和资金Circle的出现,小企业的P2P贷款增长迅速。其他的新P2P市场包括学生贷款和房地产。国际P2P贷款在英国、德国、西班牙、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迅速增长。 

机构投资者的兴趣在增加

直到最近,散户投资者都是自己寻找投资项目。但是现在出现了咨询分配客户资金的新方法,目前近50%的贷款是通过机构投资者出资。 

另外管理资金的投资组合经理在这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他们必须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分析和秒杀贷款。这一评价过程的速度往往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把握住投资的机会。其次,它们必须有基础设施和内部政策以确保投资过程的有效使用。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管理和税收效率的适当管理,投资者有可能取得高位数的回报,甚至是两位数的回报。 

我们的观点是,适度多元化及审慎的贷款可以降低风险,提高回报。Ranger公司推出的Specialty收入Strategy项目利用已使用了近四年的P2P市场人工智能算法,提高最高利率和违约率之间的价差,产生最高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技术结合了信贷委员会和投资组合经理的工作,可以监视内部贷款绩效,力求实现最好的回报。 

由于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持续时间短、每月有分派任务、以及与股票或公债不相关,我们预计顾问投资于这个新的资产类别的机会将继续增加。这一行业要想健康成长,就必须成功运行现有的平台,还要推出新平台来迎合机构投资者的要求。 

关于比尔Kassul 

Kassul担任游侠另类管理 市场营销的总裁。交易市场是一个位于达拉斯的营销公司,为金融服务行业服务。

TAG:
© 2011 - 2024  钛锋网  TMTFo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