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持续升温的“互联网金融”话题,在博鳌论坛也成为各路经济领域人士的讨论焦点。博鳌论坛金融分论坛的主题定为“通往理性繁荣”六个字,在这一轮讨论中,银行业从业高管、投资行业大佬以及金融创新方面的领军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观点一:“放开市场让余额宝发展,没必要监管它”
马蔚华(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提出很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现阶段监管的态度问题。就像小孩成长一样,要把不良嗜好去掉,让他健康成长,不要耍脾气,需要去呵护。最近出现个别的P2P倒逼,是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是需要监管的。至于余额宝,根本不用管。余额宝的出现是因为利率没有市场化,它自然的吸收银行存款。有两个底线,监管底线不能随便触碰,不能随便吸收公众存款。不能非法集资,这两个底线是监管当局要掌握的。因为这涉及公众利益,会引发消费者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观点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凶猛,原因是传统金融不足”
胡祖六(春华资本集团主席)
“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很多能量、很多生计,最重要的是促进效率的提升,金融的多元化,有我们很多传统金融,相对更好的,比如给中小微企业的服务,给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服务应该说严重不足。
“互联网金融能够异军突起,就能够有助于克服我们中国金融体系多年来非常重要的瓶颈,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和消费融资的问题。”
“互联网挑战金融的蛋糕,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准确。无论是余额宝还是什么东西,基本上都是一种增量,就是传统金融机构做的不够好的,他们应该说是补充、丰富,是把整个金融的蛋糕做的越来越大。这点我觉得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信息的金融服务也要调整心态,我觉得最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好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业。”
观点三:“五年后欧美会学习中国互联网金融”
计葵生(陆金所的董事长)
“我自己觉得投融资平台、互联网金融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它不是美国的故事。美国和欧洲的零售市场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是很成熟的市场,金融方面真的很成熟的,你要一个互联网的方式比较低的成本进去,在美国真的是比较难。 在美国有钱人已经习惯用银行、用证券公司,中国不一样的地方是现在年轻人,25岁、30岁、35岁是有钱的,他愿意去试这些新的做法,如果你把需求,就是融资的需求,就是投资的习惯对新技术、新科技的接受度也非常高,纺织在一起,我觉得互联网金融一定变成中国的故事。我相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故事是未来5年后,反而是欧美来学习中国的做法。”
观点四:“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是好事”
王银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尽管今天可能互联网金融已经对传统金融造成了一些冲击,让大家感觉到甚至于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感觉到压力巨大,但是本质上也还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可以改变我们过去传统的想法,换一个角度来看,怎么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价值?怎么让他们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从本质上还是这么一个关系。”
“所以,做任何商业离开了成本谈其他问题,恐怕永远谈不清楚。互联网今天做的很好,互联网金融做的很好,是因为他们的交易成本非常低,又非常方便,让大家感觉到我用它何必非要用传统的东西,所以逼着我们改变传统的东西,这样对社会的进步是好事情。”
观点五:“大国企可以通过互联网自行融资,每天分红”
谢平(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在中国证券开户是到个人,实际上很简单,这么多股民,中国假设有5000个上市公司,2亿股民,都可以直接在交易所开户,开资金户、股票户,完全可以做到,现在就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
“互联网金融最富有想象力的就是融资工具箱的假设。你假设人类将来有一天在完全大数据的高度计算的能力下,每个企业的数据都能够计算出在时间序列上在时点上的违约概率。 这种好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完全不依赖于银行或者货币市场,可以在网上挂出融资工具箱,谁愿意投资、谁愿意借钱给我,我按每天计分红,完全可以做到。随时卖股票、卖贷款等,如果互联网做到风险定价的话,这是人类在互联网金融下极端的假设。”
观点六:“互联网金融不仅冲击平台 还有金融产品本身”
陈龙(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余额宝是相对简单的创新,但是它的冲击是最大的,你如果看这个趋势,去年年终以前,我们银行讨论互联网的冲击的时候,他还在讨论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语是否值得存在,再就是对它的监管,余额宝改变了这个格局,余额宝是一个创新,就是渠道的创新,这个产品是货币基金加上支付宝的结合,货币基金这个产品从2004年就有了,一直受到监管。 互联网的冲击不只是一个平台,渠道的冲击,还有就是对产品本身的冲击,因为它的技术革命,因为大数据对风控的能力、定价能力大大加强,所以这块确实不只是改变金融产品本身,就不只是渠道,还有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