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的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为首的慢性病,致死人数占据了所有死亡人数的85%,且慢病在我国疾病负担中所占比例超过70%,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2010至2040年间,若每年能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2010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68%,超过10.7万亿美元(世界银行报告,2011)。当前我国已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对于慢病患者来说,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饮食、运动、作息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慢病的最大特点是患病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且患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疾病发展。因此,仅仅依靠患者的自觉性来治疗慢病并非长久之计,患者需要合理的慢病管理模式来帮助他们完成治疗方案、加强自我管理,而如此长期和密切的监护及管理并不适宜由集中化的医院来提供。
慢病的高医疗成本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医保作为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因病致贫风险的有效工具,在慢病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为止,一些常见慢病也已经纳入医保体系。对于医保机构来说,慢病最大的开支是管理不善导致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肾衰等)的处理。如果有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管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慢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就能够节省医疗开支,为医保降低成本。
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一直是很多药企的一块心病。由于大部分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常常出现对治疗方案不理解或不认同的现象,导致患者拒绝用药。慢病的治疗时间长,长期服药会给患者生活带来些许不便,一些患者由于工作忙常常忘记服药,或症状得到改善后由于惰性不能遵医嘱服药。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慢病预后。举例来说,PCI术后抗凝治疗,指南建议抗凝x个月,但很多患者都因为担心出血而中途停止。一个医生告诉我,患者中途停药,说是听说怕“伤肝”。他告诉病人,没有这样的事,但病人不信。后来他只能说,如果停药,可能少活3年;你觉得肝更重要还是多活3年更重要?结果患者就按要求服药了。可见,慢病治疗过程中适当的提醒和督促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笔者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不过只是家里的猫。2012年初收养了一只小猫,带她去楼下兽医诊所打过一次疫苗。后来因为忙,就忘记去打后面几针了。有一天,接到了诊所的电话,提醒我猫咪还有几针疫苗没打,可以周末带过去打。就这么一个电话,让我的依从度显著提高,觉得自己还挺受重视,高高兴兴地带着猫去把剩下的疫苗打了。无论是疾病治疗,还是生活中的琐事,能够有人及时提醒和督促,都是一件让人非常受用的事。
综上来看,国内慢病管理的服务需求大、好处多,为慢病健康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慢病管理领域是否适合移动医疗创业公司进入呢?答案是肯定的。慢性病的挑战无疑给移动医疗带来了莫大的机会。
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的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如前所述,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而让患者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进行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患者教育和小学生教育很类似:都需要及时提醒、不断奖励与督促、对教育提供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患者教育要做到科学、易懂而且有个体针对性,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有技术含量的活。患者依从性常常又基于好的患者教育,即所谓的“知、行、意”的结合。
传统的慢病管理基于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沟通。美国医疗保险企业常常有庞大的呼叫中心,通过护士以及疾病管理程序(algorithm)来管理数量庞大的慢性病病人,成本不菲。而移动互联网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医疗大数据平台等新载体可随时记录、分析个人的健康数据,帮助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比如通过只能手机实时互联及移动高清视频可以获得清晰、快速的医生远程指导,利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目前,美国的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已通过 FDA 审批,而且在临床实验中证实了其效用和经济学价值。糖尿病患者使用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的12个月内可以使急诊和住院概率降低58%,且患者反馈非常好,100%的患者认为此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测血糖。另外,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Cardio net的主要产品 MCOT ™ (Mobile Cardiac Outpatient Telemetry, 移动心脏门诊遥测) 已成功诊断了20万以上的患者,并帮助41%的患者发现了以前并未诊断出的严重心脏问题。由此可见,在慢病管理领域,移动医疗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但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在移动慢性病管理方面,我们还面临几个巨大挑战。对于移动医疗这一新的服务提供形式和可穿戴设备的体验,如何教育和影响用户(包括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行为,并保持用户的长期参与度,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年龄偏大,对新兴技术接受度相对较低,需要充分考虑中老年人使用的简易和方便性。其次,如何解决医生参与管理的动力问题也是不小的挑战。三甲医院的医生有能力和患者信任,但没有时间;基层医生有时间,但患者信任度相对较低。如果选择三甲医院医生来参与管理,可能需要医生助理的帮助。另外,相较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慢病管理并非患者的刚需,为此下载和安装一个新的应用,其实门槛并不低。对于这个挑战,可以考虑初期在患者端使用微信公众号。同时在疾病选择上,可以考虑从儿科或者中青年常见的慢性病开始,比如哮喘。在患者对慢病管理效果和用户体验满意的基础上,逐步向慢病管理APP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