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多年来带给我们的是一元化的、单边的价值观:好与坏,黑与白,0和1,非此即彼,你死我活。这容易造成一个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你只会单线程地思考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缩窄你看世界的角度。
经常被问到,某网模式怎么样,能不能活下来,最终把某机构干掉?提问者眼睛里装着困惑,或者发着光,确实是在很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但很可能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现在的教育行业至少有着四大类玩家,每一方都可以站出来给你几个充分而真实的理由,告诉你最后他能成为清理战场的胜利者:
● 新兴的在线教育项目们会告诉你,中国在教育行业的地大物不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分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将是在线教育得以茁壮成长的最佳土壤,而且,未来的老师将会是80/90后,未来的学生将会是00/10后,他们对于在线化和移动化的学习方式将会更加适应,未来一定属于在线教育。
● 已经成熟稳定的一线传统教育机构会告诉你,教育容不得太多的迭代试错,需要高品质的内容与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学生用户真正有所收获、让家长用户放心,而这正是拥有优质品牌背书的一线机构们多年积累的最大资本,即使世界再变,教育的这两点本质会坚若磐石
● 二线以下城市千千万万的中小机构们会告诉你,教育具有极强的区域特性,升学政策、教学进度、学生背景与基础等各各不同,一省一世界,一市一天堂,只有深扎在本地第一线的机构们,才能够提供最适合本地的针对性服务
● 最后,公立学校们笑了,学生的可被挖掘的时间就像土地资源,是有上限的,占据学生80%时间的才是教育的真正主导者,才是主流,纵然革新升级的慢一些,但是每一步变化都会实实在在地作用在师生的教与学行为中,仅此一点,无人可撼
每一类玩家都说出了中国教育真实现状的一个方面,并想基于此实现一统,打造长青基业。然而极有可能的现实是,每一方切实存在的优势相互角力,谁都无法代表真正的未来。这样的角力带来的看似不稳定,恰恰才可能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态。
此时,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看这场角力。教育这艘大船在“稳定态”下,发生着点点滴滴的变化,只是因为你我在船上,而这艘船又在一片浩瀚大洋中,所以不太容易感受到它的前行。如果一些反方向较劲的力量,能够调整一下方向,就可以避免无谓的力量消减,形成合力加速这艘船的前行,使其跟得上时代嗷嗷待哺的需求。
如何形成合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考虑:
● 产品一定要紧密结合用户当下真正的使用需求,不单纯追求技术的极致:技术的天性会追求指标数字的不断优化,这正是行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前沿技术与市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往往存在一个时间差,技术方面100分的货未必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80分、甚至60分都足以给带来有价值的推动,因为市场正在使用的可能是一个30分的东西
● 市场和渠道的价值不亚于好产品和好技术:对教育行业而言,让用户用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边有学校、老师、家长的引导,更有学生自己喜好的倾向。好产品和广渠道很难同时在一方身上并存,强强互补很重要
● 善用资本的力量,充分利用其客观性:资本归根结底烹调的是财富盛宴,有情怀的投资人可以再加入一些道德使命感的配菜。大多数资本会受行业客观真实的演进趋势而做出选择,有实力的资本甚至能够引导行业演进方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切都在印证“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别看今天两家打得挺欢,转眼就合并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可能是最适合成为共同做大蛋糕的主力推手,而非鼓动大家头破血流去抢一个还不够塞牙缝的蛋挞
船前行,蛋糕才能做更大,大家要共同分享的应该是时代进步带来的红利,而不是旧江山的你争我夺,分封割据。希望中国的教育真正能够做出一些改变,不只是商业上的,是真正在教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