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7年P2P从国外溜进中国,近几年的发展犹如乘风破浪,尤其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P2P正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据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全国P2P整体成交量达659.56亿元,环比5月上升了8.19%,是全年同期的4倍,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突破了6835亿元。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P2P在6月成交量大幅攀升,源于股市的震动,部分在股市“受伤”的投资人开始把资金转投到P2P。同时,随着央行“降息降准”政策的实施,固定资产理财收益预期下降,P2P收益在居民理财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对P2P行业形成利好。报告预计,总体看来,P2P发展持续看好,预计2015年P2P全年成交量有望突破8000亿元。
但P2P的境遇,在6月可谓是冰火两重天。P2P蓬勃发展的背后,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如今,陌生人的借钱游戏变得不那么好玩了,甚至有些危险。
有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问题平台高达419家,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275家的数量。截止2015年6月底,P2P累计问题平台达786家,其中6月份新增问题平台125家,创历史新高,是5月份平台数量的两倍多,问题平台发生率为5.81%,问题平台平均运营时间达8.93个月,较上月均大幅上升,说明平台长期运营积累的风险开始凸显。
行业洗牌加速,风控成为P2P的生命线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在经历前期的野蛮生长之后,P2P行业已经开始进入风险高发期。一个不倒下的P2P就是一个好的P2P,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个P2P“剩者为王”的时代,行业竞争也将会进一步升级,能否在风控、安全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将成为P2P平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届时,大浪淘沙,一批合规但是风控不力、经营不善的平台将会被淘汰出局。
“风控为王”几乎是现在所有P2P主流都在高喊的口号,而P2P平台主打“风控为王”、“安全第一”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平台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因为,风控能力的强弱是P2P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着在未来行业白刃战的惨烈博杀中,平台究竟能够走多远。
据P2P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P2P平台的风控模式主要有信用借款模式、担保模式、风险备用金模式、抵押+风险备用金模式、债权转让+风险备用金模式五种。对于P2P从业者来说,无论哪种风控模式,风险防控是前面的1,其余都是0。P2P平台应通过商业模式、平台制度、系统建设和交易安全等方面来保障风险防控。
P2P监管政策即将落地,风控能力成关注焦点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脆弱的风控能力是多数P2P平台所面临的通病,中国P2P行业要想走向成熟,仍需打造自身的风控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业内人士也认为,P2P问题平台频现,除了P2P平台自身原因和投资人不够理性等因素之外,监管缺位、征信体系不完善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前P2P行业急需正名,期待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尽快落地,使P2P行业向更规范、更理性、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P2P的行业风险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央行官员强调的P2P监管红线,到明确P2P监管的主管部门,都是监管部门为了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做的努力。近日,有报道称,随着银监会、监管机构相关的落实,以及下半年即将出台的行业监管规范,预计在年底或者明年初落地。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监管政策的呼声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它或将成为行业的拐点,它对虚假跑路平台的威慑力却不可小觑,它是对P2P平台运营进行规范,可以避免P2P平台出现混乱竞争的局面,在这过程,跑路和虚假平台将自动被过滤。未来随着P2P行业的规范,大批实力不足和以跑路为目的平台将在监管的洗牌中遭到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