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天天,非常感谢贝壳社对我的邀请。今天带来的题目叫《进化》,本来今年去参加移动医疗大会,我觉得是像以往六年一样,但是我发现这个会发生了很本质的变化,整个大会的名字都变了,变成了连接医疗大会。我在会上认真听了很多报告和讲解,所以在华盛顿的时候我和老范联系,说这个会议不一样,和以往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可能行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在这个行业也看到了很多问题,于是写了这样的报告,希望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各位分享!
我们非常熟悉的移动医疗各种各样的APP,这里我做一个小调查,在场的各位,你们手机装过一个或者是多个和医疗健康相关的APP的用户举手我看一下,非常多,付过费的举手,五个。
移动医疗寻找商业模式的时候非常难,难处有很多,包括我自己也讲过,医疗有时移不动,限于技术的获取和技术的局限,但是也许cHealth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想法。
除了消费者移动的APP之外,各种各样的手环,我也把它作为一种固化的硬化的软件,和前面的各种APP差不多,也会收集数据,但是这种手环也好,手表也好,腕带也好,收集的数据价值有限。有两个缺点:第一,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很难相互连接,相互打通,换句话说,如果有一次不小心手表或者是手环丢了,那么之前的历史数据没有了,或者换一个设备,之前的数据没有了。这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缺乏临床的意义,我自己曾经是医生,有患者找我说,之前走一万步对我的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有没有好处?我很难回答,因为没有临床数据。如果给我机会看他的的血压,我对他的帮助更大。这是我们面对的问题,缺乏有意义的数据。
什么是有意义的数据?我总结了五个有意义数据的分类:包括病历资料、临床检测,包括生殖生化、血尿常规、基因测序,在目前产前诊断,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是处方,吃药什么都在处方都在里面检查;最后是医保赔付,这也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前面几个数据对临床医生做决策非常有帮助,如果我是临床医生,愿意给病人提供更详细的介绍。
有意义的数据有几个特点:
第一,有临床价值。必须要让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得出一些决策,临床医生采集数据的时候很有意思,并不是开门检查的阶段采集数据,我是医生坐在诊室里,从患者进门的一刻已经收集数据了,他坐在那里姿态,回答问题的语气和语速都给我收集数据的空间,再接受门诊、候诊等等都可以收集有意义的数据。
第二,实时的。如果有人给了四周前的血糖我觉得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三,连续性。血糖也好,血压也好,要放到可以回溯历史数据的大背景下比较有意义,四周前的血糖不是没有意义,但是需要看一下连续一个月血糖控制得如何,如果四个月控制得不错,突然有一天飙高,正好是中秋节多吃了一块月饼,这个对我的观察更有意义。有人说,某一个时点百分之百的准确不如连续一个月的80%的数据有价值,所以历史性连续性的数据非常有帮助。
我们在中国和美国看到了大量的设备可以持续实时地采集有意义,有临床价值的数据。比如手机壳,这个壳很有意思,上面有两块电极,把手放上去,买到之后非常兴奋,给自己测,给周围的同事测,测出来的结果非常正常,我上午给张强医生测了一下,标准地可以纳入教科书了。后来有人让我看一下,我看坏了,这是早搏,在两个心跳之间出现,而且把后面的心电图拉长了,而且一分钟抓了三个早搏,测完之后赶紧去医院,没有什么感觉,可能就是累一点,那么我的手机壳白买了。现在开发了一些新产品,可以直接贴在手表上,贴在手表之后可以直接把数据传到苹果手机上。
这种不同颜色盒子可以检测不同的项目,检测是否缺少维生素,是否是细菌感染,也可以测血常规。另外iHealth,这是测血糖仪,都是家用的,非常方便。iHealth除了血糖仪还做了很多血压、血氧、体育运动等一系列的设备,这是一家中国公司。
除了血糖等等之外,也有人研究了很多产品,很多一项产品测试一个指标,一个产品是否可以测多个指标呢,也有的,比如Scanadu,这是我,现在信息很发达,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在国内可以看到对国外产品的介绍,但我们继续延续了PC时代见网友的时代,看到好玩的公司和产品的时候我会约,去见面,跑到芝加哥、洛杉矶等公司去看,但是现在听说很多美国创业公司不愿意让中国创业者看,很多中国创业者公司去以色列了,估计几年之后,他们也不让我们看了。拿了这个东西之后放到脑门上,血压、心电、脉搏都出来了,但是血糖出不来,而且这个设备必须用左手拿,因为右手要自拍。
这是过去的医生,传统的医生,验血、尿杯、和注射器。可穿戴设备的医生是这样的,手持小型的B超机,还有检测血氧,这些东西都可以出来。这样的系统武装起来的医生是怎么样的?就是这样的,这位医生不是普通的医生,他叫埃里克·托普,他写了《颠覆医疗》这本书,最近又写了一本书,是非常有创新型的书,明年应该可以出来,到时候可以关注一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看到这么的好玩的东西,可以实现持续、实时的有意义的临床数据,甚至是居家的。为什么医疗有时候移不动?很要命的是,在平台互动收集不到有意义的连续的数据,所以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比较粗的,这种价值比较低,而且有时候风险比较高,因为没有数据。第二医疗行业是非常长的链条,不光是医疗,有时候诊断、检验,甚至包括诊前的预防、诊后的康复和护理,这是大健康领域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行业都搬到手机上来,但是很多传统产业中有价值的数据,我们要想办法连接进来,这是cHealth的本质。
我们看到哪些非常有价值的传统行业呢?
23andme,这是一家美国的测序公司,两年前的11月份,他的业务忽然被FDA叫停,FDA为了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还公布了双方交涉的邮件,后来有人评价,好象是一个被甩了男人把两年前写给女孩子的情书公布出来一样,但是两年之后可以做基因检测了,这是移动医疗公司吗?不是。
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医院、健身房、影象、超声、检验、护理、康复、保险,这些行业和整个医疗是有关的,和大健康有关,我们不必非局限在mHealth上,搬到手机上,而且有些不一定搬上来的,有些移不动,只要对接数据就可以了,而且缺少传统服务的支持,移动医疗本身价值有限,更何谈颠覆。
进化从mHealth到cHealth,讲得就是通过连接让数据和人和之间打通,各种各样的设备不是一个厂家或者是一个平台了,没有关系,采集完数据之后做整合分析,得出结论帮助患者,这是为什么从mHealth到cHealth。今年在华盛顿大会上,大会主席上台第一句话,mHealth进化,cHealth到来了,我们要用cHealth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不需要强调或者再想把这个东西搬到手机上才有价值,未必如此,不在手机上,数据可以连接起来一样有价值。
cHealth的C在什么地方?有人说mHealth翻译成移动医疗,cHealth翻译成什么好?我说是联通医疗,医疗有时候还移不动,医疗有时候还联不通,听起来毫无违和感。
cHealth联的是什么?设备连接,这是远程的医疗,在一个小间,这里可以听呼吸,这里有血压计,还有远程医生,采集完数据之后帮你咨询和指导,这里看起来比轻问诊模式好很多,而且有临床价值的数据。
原来在手机上问,我头晕怎么办?神经科医生回答不出来,其他科医生可以回答出来,说头晕,那么是肾虚。这是要出事的。这所谓的远程很难给患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而这种可以真正地采集到数据,带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所以有设备连接,也有系统的连接,包括苹果、谷歌、安卓等,有不同的设备可以进行数据交互。
还有平台连接,这个平台有很多,右下角是家里的,还有呼叫中心,还有药品研发的,这些各自平台之间干的工作不一样,但是各自平台产生的数据只要被连接起来,一样可以给患者带来价值。
最后,设备的连接,系统的连接,平台的连接实现得是数据的连接,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设备,不同平台,不同系统,数据能够融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整合,数据的操作,数据的分析。
我画了一幅图,在后面,帮助大家理解,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其实我们不可能给患者一套数据说让你自己去看,我们要把它变成一个知识,IBM正在等着,通过语言识别,积累大量的临床知识,把知识变成决策系统帮助人决策,人的回答对问题的回答不是是和否这么简单,你犯过罪吗?罚单算不算?这个是什么意思?计算机要懂这种语言,这是自然语言处理。
WATSON正在美国肿瘤医院训练,主要是训练血液肿瘤,已经训练到医学院大二新生的水平了,再过两年会到多副教授的水平了,将来可能会扩展到其他的领域,是否可以取代医生?我不敢说。WATSON说主要是为了加强、扩展、加速人类的经验,不敢说我要替代,将来是否会替代,我认为在常见并、多发病以及普通的疾病上可能真的会出现部分取代医生,但是在一些前沿领域、未知领域,复杂的机器操作上无法取代医生,需要和医生交谈。归根到底,这不仅是技术的水平,还有人的水平,需要人安慰,完全让电脑程序取代医生是不太现实的情况,但是一定会和医生的决策结合,变成人机结合的模式,提高提升的就诊率和准确率。
我画了一张图,展现从mHealth到cHealth的进化过程,最主要是mHealth,各种各样的APP和传感器,我手都有传感器,以后会可植入,可以植入到皮下,在外面看不到,都在皮肤中,这些传感器收集进来数据之后,对医疗诊断康复的,以及药厂药房保险的数据结合起来,形成数据的整合,可操作,得出分析结果,最后变成数据驱动决策服务,这种决策帮助政府、保险公司和医生三类人,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患者得到服务之后,改变自己的行为,再继续提交数据。
关于我们的探索,cHealth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们之前也有这方面的感觉,所以在我们的服务中有意识地出现第三方去对接。这是我们的诊所,在诊所中,我们实现了对第三方服务的对接,我们的药房外包给上药,上药完成药品的供应配送和服务,我不用配药房和药师,这是巨大的成本的节省,由上药完成药品的配送和咨询服务。
检验也是如此,我们诊所内保持最简单的检验,剩下的检验外包给迪安和金域,这样可以给我节省大量的成本,不需要配检验师,患者来我们诊所测糖化血蛋白,第二天由金域来完成,而且开展这种服务之后,我们也切断了医生和开药的利益链条,到这里的医生就是做医疗服务的。另外四维给我们看心电。
另外还有智能硬件的连接,我们希望这些设备被医生和患者所使用,当然申报的问题,不可能变成正式的社会使用,但是我们在内部测试和相关接口已经做了了。
微信的连接,诊前的预约等都开发了微信。这是行业标准的连接,需要按照规定的临床路径走,主要是为了控制质量和费用。
第二个尝试刚刚开始做,慢病管理,主要是糖尿病,前段时间我们在上海和糖大夫和众安保险开了一个会,主要是为糖尿病进行管理服务,糖大夫主要是拿数据交给丁香园,丁香园根据数据进行干预和指导,众安保险根据患者血糖结果给一个保险,这是针对已经患病的糖尿病患者,不是针对健康人群,在服务中,丁香园起到一个作用,让缺少正确管理的糖尿病观者可以做到健康管理的聪明患者,这里还有一些激励的手段,我们希望让更多糖尿病患者改善自己的血糖,管理好自己的血糖,这些是我们的方式。
当然也有挑战,有数据不开放,数据标准不统一,还有医疗健康服务的个性化较强,开放是数据库操作的根据,没有数据开放,我们数据之间的操作没有办法做。数据的标准统一也很麻烦,总是有各种不同标准,在中国不同的医院院区都有不同的标准,这对数据转化的效率的影响非常大。
最后是医疗服务个性化比较强,数据转业务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场景。大家在当当上买过书,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了那本书,但是在健康领域做不到,不能说吃了这个药人也买了那个药,由于医疗服务个性化很难的问题,导致了数据转化的效率受到影响。最终我认为挑战最大的是数据标准,因为这个已经是现在可以看到一丝希望,已经开始在做,但是数据标准很难。我们看到国外有不同的组织机构,这些组织为了推广关键主题词的标准做了大量的多年的努力,现在还在做,国内有一个OMAHA,也在做数据开放的努力,在推动数归原主,希望数据可以统一起来。
我今天主要介绍这些,希望cHealth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提示,希望大家的业务得到更大的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