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叫“三生万物”的自循环家庭农场,其名字取自《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四季民宿、节气工坊和酵素农园三部分组成。除了保持着十余年未使用化肥农药的历史,创始人张文贺先生还致力于恢复自循环的完整链条,推广环保农耕教育和更为轻盈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文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中文系文学学士,文贺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纳什空间总建筑师。
2014年9月,张文贺在北京西北六环外约4.5公里处筹划并设计了一座农场,取名“三生万物”。
这块占地三十三亩,合两万余平米的农田在初期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劣质的瓷砖,厚厚的灰尘,破旧不堪的水泥路。中国大部分农村的脏乱差情况,这里全都有。
重新改造设计,就意味着要面对现实。而三生万物并不想让自己硬生生地弄成欧美小镇风、中式古典风或是日系清新风。
尊重这些自然属性的存在,不必仿古,也不刻意求新。
农场民宿室内走廊的设计尽显巧妙
▲ 改造前的走廊
▲ 改造后的走廊
房间的设计也是动用了很多心思。
▲ 铺设地暖
▲ 阳光独立卫浴,有机浴液、洗手液,环保洁具
▲ 设计巧妙的床铺
这便是三生万物的四季民宿。这样的房间目前有9间,可住36人。客房各带庭院,是大园中的小园。
节气工坊的建设也呈现出了让人惊叹的改变
在门厅和餐厅,
该砍的砍,该挡的挡。
让设计表达自己的思想,
让颓败的一砖一瓦,
变成它本来可以更好的样子。
节气工坊的理念是让城市人群更愿意来了解农耕,更自在地融入田园。三生万物节气工坊近两年已经成为京郊田园生活的标志性建筑,把各种不像样、污七八糟、乌烟瘴气和噪音统统拒之门外。
▲ 节气工坊的茶室、会议室、阅览室
▲ 节气工坊的餐厅
通透、优雅、清新的百人餐厅,关注饮食健康、引导素食观念的商店,以及会议室、图书馆、儿童房,满足全部年龄段的人群享受生命的愿望。中餐厨房将一年中的24节气文化融入饮食,一年四季根据节气所需提供健康美食。田园生活馆则用来展示和售卖三生万物自产的、优选的各类有机食材和生活用品。
已经有数千人在这个百人餐厅里
享用过三生万物的蔬食美味
一个无机动车的、
孩子可以放心撒欢的现代田园。
节气工坊建筑面积五百平米,和四季民宿一起,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保护着三生万物这座园子。
最后,便是重中之重的酵素农园。
张文贺的姐姐张文静曾经在麦当劳打拼十余年,拥有丰富的管理和食材供应链的经验,姐弟俩希望,用最安全的方式来种植经营这片农园。
这里的田地全部没有使用化肥,一方面是用自家的禽畜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形成的肥料,另一方面再补充些购买来的有机肥。农药的使用也是完全杜绝的,除了在苗期和其他必要时候使用自己配制的生物性驱虫剂,充分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让被浪费的食物的营养经过发酵,回归土地,自制酵素做厨余堆肥,通过发酵来恢复适应这块土地的微生物菌群的活性,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自循环。
改善土壤,重塑微生物环境,这是“三生万物”对新时期新农业的创新。
在普遍农化残污染的农业环境中,保持有机环境,吃到有机果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样,三生万物自产的免洗蔬菜和水果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便拥有了许许多多簇拥者。
每天清晨,日出时分,工人们开始在园子里为会员采摘蔬菜,因为这个时候的自然能量最充足。以各种应季蔬菜为主的节气食材组合,则是三生万物微店里备受欢迎的产品。
应运而生的节气派对也定期举行
更多更健康更美味的清新素食,
更多种类的自制茶品、调料。
在这座园林中,文贺试图把握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边界,在荒野与城市公园之间,在度假村与采摘园之间,打造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农庄。
最初,这不过是一个设计师,一个素食者的一次尝试。
循环农业和定制化设计是文贺的初衷,以此园林的设计,包括建筑与环境设施,探索当代北方的自然人文景观。
但是他没想到,从中能发现那么多关于建筑设计的问题,关于中国农业的问题,关于国民饮食健康的问题。
而现在张文贺想: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真的会有大规模的别致的乡土花卉与蔬菜有机结合,形成一处别具一格的景观。各种植物,色彩搭配;各种昆虫,相生相克。他可以在菜地里设计个活动厨房,可以在菜地里拌沙拉,喝咖啡,甚至分分钟开个众筹大会。
把设计做得有趣,
才是设计师真正的责任。
有趣中又爱护自然生态,
更值得令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