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和社会系统,乡村旅游不仅涉及生态问题,更与三次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村民福祉、乡土文化传承、城乡统筹发展、脱贫富民等方面密切相关。打蛇打七寸,乡村旅游发展要把好脉,着力处理好几个发展的关键问题。
乡村旅游的支撑点是什么?靠门票收入显然是不现实的,产业支撑就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不二选择。所谓产业支撑,即立足于乡村已有特色产业,并对这些产业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牢固基础。乡村特色产业丰富多样,有的乡村以水果种植为主,有的乡村是花卉苗木种植专业村,有的乡村有红木家什加工制作的优势产业,有的乡村有上百年的桑葚种植历史,等等,不一而足,以这些特色产业为基础,开发休闲农业、自然教育、农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制作、乡土美食、购物、乡村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积极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为乡村旅游发展之根本。
一些乡村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往往会引入一些新的种植或养殖品种,由于种养植技术、市场和产业规模等原因,新引进品种成功的机率往往相对较低。如确实需要,在引进这些缺乏技术和市场基础的品种时要平衡好其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并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在种养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控制合理的种养殖规模,尽可能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因此,产业支撑应重点围绕已有特色产业做文章,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对产业进行拓展和延伸,使乡村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让特色产业成为做强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支撑,同时,乡村旅游又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使特色产业更具品牌力和竞争力。
实践已经证明,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路径。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不是单纯的一产、二产或三产,而是以旅游业为纽带,以一产为基础,实现“接二、连三”,达到“你为有我,我中有你”的“第六产业”。在“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务必处理好“农”与“游”的关系,始终把“农”摆在核心位置,遵循以“农”带“游”,以“游”促“农”的发展思路,发展顺序上应该先“农”后“游”,应在农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和市场基础前提下,再逐步融入旅游元素,这样既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也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市场对产品品质和乡村文化的了解,培养市场对产品的信赖感和认同感。
融合发展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物产、民俗、节庆、宗教、民族、气候等资源和条件,打造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推动乡村旅游购物、餐饮、演艺等业态发展,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提高产业附加值。产业融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培育和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保持发展定力,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项目的创新与开发,不断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特点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发挥乡村旅游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升产业附加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资源和环境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性条件,围绕当地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就是最大的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适合开发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开发要立足于对当地资源和发展环境实事求是的分析,项目策划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开发方向不出现战略性的偏差。现实中有时会出现罔顾乡村实际,提出一些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开发思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成功的机率极低,因此,乡村旅游开发要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对乡村所处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以当地优势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在策划旅游项目和产品时,做到扬长避短,才能确保正确的开发思路和方向。
缺少资金是很多乡村旅游开发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乡村旅游与景区等其他旅游业态相比有其特殊性,其直接的关联人和受益人是当地村民。从某种程度上讲,乡村旅游就是一场“人民战争”,只有让村民充分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才会赢得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广泛支持。从脱贫富民角度看,乡村旅游开发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政府投入一定的引导资金是应该也是必要的,但仅靠这些引导资金还远远不够。那么应如何解决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资金问题?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常会伴生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很难保障,二是与当地村民容易出现摩擦和纠纷,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会成为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命问题,容易导致开发工作半途而废。
鼓励当地的“乡贤”投入乡村旅游开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的“乡贤”指的是当地有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的企业家,乡贤们对当地资源有着充分而深入的了解,鼓励有投资能力的乡贤独立或以联盟的方式进行投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资金投入的稳定性。乡贤们在当地声望高,更容易得到政府和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处理与村民的关系也更加得心应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村民的摩擦和纠纷。因此,在保持政府合理引导的前提下,鼓励“乡贤”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对于繁荣当地经济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人力资本是乡村旅游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为缺乏的资本。乡村旅游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专业素养欠缺等问题。专业化从业人员的培养很难做到一劳永逸,需要作长期的政策安排和财力投入,应重点围绕“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积极引进”三个方面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工程。全员培训,是指不仅要对直接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更要对县乡干部、村干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人员进行发展意识和信心、品牌意识、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培训。重点培养,是指对于积极性高、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企业和个人,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培养一批服务规范、口碑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积极引进,乡村旅游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更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来操盘,因此,积极引进专业团队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另外,也要积极引进对乡村旅游有着深入理解和高度热爱的乡村旅游“创客”,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业态,随着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从旅游供给侧角度看,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在产品开发和环境营造上要做到创新升级,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整体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要做好乡村景观环境和产品的创新升级。乡村景观建设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护好面临消失的传统乡村建筑,在充分挖掘当地乡土文化上做文章,使代表本地乡土文化符号的元素回归乡村,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景观建设的灵魂和主线。乡村景观建设要注意留住乡村所独有的“土味”和“野趣”,做到“土”而不脏、“野”而不乱,杜绝乡村建设城镇化,让游客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所谓体验性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有了好的乡村景观环境,还要有好产品才能让我们的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乡村旅游产品在满足观光需求的基础上,应提高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其次,突出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具有亲和力的服务和人性化的设施,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有着密切联系,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景观廊道和生态环境,全域旅游是改善乡村旅游整体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域旅游是针对旅游资源优势地区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目前,大多数区域远未达到适合全域旅游的发展阶段,但发展乡村旅游又需要局部地实现“全域旅游”,营造良好的景观廊道和旅游环境。因此,乡村旅游在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时需要创新发展思路,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点、线、面”式地逐步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且财力有限的县市,更要量力而行地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廊道,改善乡村环境。客观谨慎地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应是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工作中应该秉持的发展战略,不让全域旅游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