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运营 正文

大前研一M型社会的服务定位

作者:i天下网商 时间:2013-02-02 0

去年我看了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结合其它的一些社会发展理论与经济现象,综合出了一套“后工业时代”的逻辑。所谓《M型社会》是指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社会中间阶层塌缩,中产阶级比例开始降低。美国从70年代到现在中产阶级比例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日本要更明显一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工业时代,“工程师”和“高级产业工人”类的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这群人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批量生产,成为“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人员。而到了后工业时代,由于社会价值矛盾由生产效率向资源和精神溢价方向转移,这类人的相对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降低,降低到接近甚至部分低于“社会不可替代服务型劳动者”(比方说理发师、装修工人、保姆等等)的水平。而掌握自然资源、政治资源这些稀缺资源,以及新兴的,能够掌握心智资源(满足精神需求)的人,或者依靠破坏性创新创造价值的人,则会向右侧移动,后者会变成新富人。社会中间阶层塌缩,形成M型架构。这个趋势和政治体质关系不会特别大,是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必然发生的现象。

这种社会趋势诱发了消费服务业的两极化。一头是为新城市平(贫)民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的商家或者品牌,比方说Wal-mart、UNIQLO、Zara,一头是以追求极致品质和服务为主要导向的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业。而定位中端的产品,面对的是屌丝消费心态高富帅期望值的小白领,赚钱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中档”市场上,在世界范围内做得大的品牌或者集团相对较少。因为这类品牌往往既没法把销量做得足够大(中产都有一颗小资的心,喜好会一定程度小众化和个性化),也没有办法把溢价做得最够高(他们受到重重社会生存焦虑导致支付溢价的意愿并不强,特别是针对偏大额的消费),却又要承担并不见得不大牌少特别多的营销费用。

所以在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往往是对供应链有极强把控能力的大公司,本质上做的是供应链效率的生意。这类公司往往是巨头、细分市场垄断程度高,而公司日常运营极其操劳艰辛苦逼。所以我并不认为创业型的小公司应该以这些公司作为典型范本,起码应该想清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未来。

在中低端市场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分支,叫做“大众普通小额消费的大幅度升级”。之所以会有这个细分市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大前研一讲的“仰望自由之丘”的心态。自由之丘是东京的富人区,类似于首尔的江南区。所以东京的苦逼白领虽然负担提高,消费能力降低,但是依然期望在生活的一些小角落里面能够感受到自己有“自由之丘style“的生活品质。因为其绝对价格不高,所以消费者对于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或者其价格是否远远高出同类产品一两个数量级并不特别在意,比方说瑞士军刀和Zippo打火机。另一方面,随着白领生活压力和发展焦虑感提高,对时间的价值认知也会发生变化,消费者有时候会因为怕“麻烦”,为了“节约时间”而在购买小商品的时候失去价格敏感度。比方说7-Eleven的可乐比超市贵一倍,但是并不妨碍其销量。这时候零售商就不应该站在一个卖东西的角度,而应该站在“Life-style Service“的角度,从服务消费者的生活,提供各种生活便利为着眼点思考问题。这就是7-Eleven成功的中心思想。

我的一个玩摄影的好友曾经说过,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份货、三元钱三分货。在M型的右侧,富裕人群那边,做的是“三元钱三分货的生意”,它是未来“M型社会“中我们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随着富裕人群更加富有,他们对大多数生活服务的价格敏感度会降得非常低。而他们关注的是,商家能不能为他们提供完美、体贴、解决方案化、感觉满足化、终极目标导向的整合解决方案,而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普通服务的溢价。“但求更好,不怕更贵”。我周围有很多先富起来的朋友,经常抱怨———虽然自己根本不在乎价钱,但是在接受某些服务的时候,依然有极强的“屌丝感”,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与尊严。而现在能够提供高品质整合服务的商家依旧太少太少,你应该不计血本地提供体贴、细致的服务,因为你能赚得更多,这就是未来M的另一头带来的机会。

TAG:
© 2011 - 2024  钛锋网  TMTFo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