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如今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服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易观网最近对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模式做了一次深入研究,通过他们的一些研究数据和成果,让我们来看看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现状。
首先,在具体研究第三方支付市场之前我们有必要将第三方支付服务分类。总的来说是四类:账户类、银行收单类、便民支付类以及预付卡类。典型的账户类代表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收单类代表像银联商务、快钱等,便民支付如拉卡拉,盛付通、捷银等则是预付卡的模式。
统计发现计2012年所有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规模已经超过了12.6万亿。其中收单类企业的交易规模最大,占比70.6%;账户类排名第二,达到20.9%;便民支付类达到7.5%;预付卡类只有1%。
网络技术和终端载体的划分
由于各家支付企业提供的支付产品和服务依托于不同的网络技术和终端载体,又可以划分为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电视支付、电话支付等等。各家支付企业以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这四类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营业务,电视支付与电话支付目前还非常小众。
互联网支付
根据统计,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支付业务在2011年是2.16万亿,而在2012年已经达到了3.8万亿。而且互联网支付业务应用的领域也从网上零售、生活缴费等传统行业渗透到了航旅、保险、物流等新兴行业。而互联网支付企业渐渐划分成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主的具有庞大用户规模的支付企业,和以银联在线支付、快钱、汇付天下等为代表的以企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支付企业。我们能看到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中优势明显,占市场份额的46.6%。
银行卡收单
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给金融支付企业通过各类POS机及自助终端机受理的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还款、转账等支付类业务的交易金额。其中又包括两类:服务各种商户的商户银行卡收单企业和为个人用户提供便利支付的支付厂商。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式。中国的移动支付在经历了短信支付、wap支付等支付方式后,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重点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支付,如支付客户端、应用内支付、手机进场支付等。据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742亿,预计在2015年达到7123亿。
1)手机支付客户端
手机支付客户端主要满足用户借助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对于账户行企业而言优势明显,账户型企业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规模,培养了用户的在线支付习惯,所以也就便于用户从PC端产品向手机端进行转移。
2)应用内支付
虽然支付宝、中国银联、快钱等支付厂商都在积极进行这种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但是这种支付业务的发展对整个移动购物市场有较大的依赖性。纵观当前移动应用市场,交易类移动应用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线交易规模比较有限。
3)近场支付
近场支付通过使用NFC、红外、蓝牙等通道进行本地通讯,现场完成支付,能够缓解小额现金交易和各种银行卡、会员卡带来的不便。不过受制于受理终端改造的速度和成本、近场支付硬件产品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以及当前用户的使用习惯,近场支付现在仅在少数地区商用推广。
4)手机刷卡器支付
近两年随着以手机刷卡器为典型产品的Square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后,中国的支付企业在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类似的尝试。目前国内的刷卡器主要分为两种:以拉卡拉、乐刷为代表的个人用户刷卡器和以快钱的快刷产品为代表的企业用户刷卡器。
易观统计了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刷卡器应用用户主动下载量对比。我们发现拉卡拉的优势明显,他们占到了总下载量的83.5%。而份额第二的是乐刷,占到了14.6%。其他所有应用共占了1.9%。而据拉卡拉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他们在2012年5月推出手机刷卡器以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了500万次,硬件销售量超过了200万台。
预付卡
根据易观的调查,截止到2012年8月,中央银行共发放的197家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119家获牌支付企业申请到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牌照,其中全国性预付卡企业10家,其余全部是从事地方性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企业为主。易观的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多用途预付卡的发卡量有望达到1250亿元,同比增长46.2%。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程度的加深,单纯的支付业务由于竞争门槛较低,复制难度较小,所以支付企业的先发优势最多只能维持3-4年的时间。面对这种市场趋势,第三方支付行业一方面应通过加快对新市场和新行业的探索,抢占先机;另一方面也要在创新上面下文章,寻求在支付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搭建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