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谨作为对张琦博士《全民猎头悬赏模式是伪众包!》的回应。
2013年5月3日,我作为人人猎头的创始人于北京拜会了小米董事长、顺为基金创始合伙人雷军先生,在会谈中,雷军先生倾听了人人猎头的缘起和七个月来的发展经历,出于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人才服务平台的关注,雷军先生对人人猎头团队提出了三个终极考题:怎么用更少的人做事?怎么"忘记"赚钱?怎么"学会疯狂"?
即便时隔一周之后,我以开放的心态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坦诚:这三个问题让我寝食难安。对于公布的这三道考题,随即收到大量的人人猎头的关注者与支持者的反馈,我罗列其中有代表性的解答如下:
关于雷总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用更少的人做事?
支持者的建议:
问题非常好,扩展下去,无外乎这样一些问题:众包模式在其他行业和在猎头行业的应用有什么区别?人人猎头要颠覆的是什么?到底是应该用互联网模式做猎头?还是将现在的猎头模式互联网化?
我认为众包模式在猎头行业的应用会与其它行业有明确的不同,而人人猎头是要颠覆传统落后的模式,而不是颠覆猎头公司,人人猎头应该做的一定是将现有的猎头模式互联网化,而不仅仅是用互联网模式做猎头。只有中高端招聘真正步入互联网模式了,平台才能建成,也才可以实现用更少的人做事。
第二个问题:怎么"忘记"赚钱?
支持者的建议:个人浅薄认识是平台搭建好,优质客户和优质候选人吸引过来盈利的模式未来会有多种,除了现在的佣金方式外,针对特定人群的应用商店、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广告推送、个人拍卖及客户重点推荐的收费等都能产生赢利点。后续如向上到高端猎头(顾问为主,互联网工具为辅)、下延到优秀高校的实习生方面也会有好的赢利点。
第三个问题:怎么学会疯狂?苹果、小米的疯狂值得研究参考借鉴。
支持者的建议:我个人觉得我期望做的是在营销、运营、产品、服务层面的创新及苛刻要求,比如小米和苹果乃至锤子的推广,苹果、小米对产品的苛求,苹果小米粉丝团的疯狂,模式的颠覆再加上各种疯狂,呵呵。
体现在人人猎头所有的疯狂都是针对目标人群(目标人群是哪些?怎么能快速让部分目标人群聚集到人人猎头的平台上,怎样快速在先期的客户及目标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口碑怎样传播)在营销、运营、产品和服务上的疯狂。比如人人猎头的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走在了前列,微博的营销就比较差。
如果在微博上采用一个用谷歌眼镜+人人猎头幸运服务来嘉奖的营销如何?比如进驻人人猎头微信公众平台第30万、50万及100万的目标人群奖励谷歌眼镜和人人猎头的特殊服务,来微博发布,这个影响度是不是会更大,人人的注册用户会不会极具扩大,人人猎头的品牌在目标人群的接受程度是否会更高,当然前提是有一部分优秀的客户存在。
从BD角度就精选客户(部分优质客户哪怕不收费,这个更疯狂,呵呵),有好客户好职位就会吸引人来注册;从人才注册角度也要做筛选;产品上疯狂就是客户端、微信层面的创新,推荐应用能否导入再多一些对目标人群有利的APP及应用、系统平台的技术创新。
目前猎头团队的疯狂,比如猎头团队极其严格要求推荐人质量来增加客户的信任程度,很长一段时间估计猎头团队要发挥关键的人工寻访,精准推荐方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都是疯狂,颠覆的模式加疯狂的为针对目标人群的运营,会如何?
可爱的用户的感悟暂且抄录如此。
同样在这七天中,也有来自硅谷的张琦博士(@硅谷猎头TomZhang),自述为硅谷资深HR及人才招聘专家,电动汽车公司Tesla Motors高级人才顾问,曾任腾讯美国招聘专家,最早在Google总部从事高级人才搜索。其在5月初著文《全民猎头悬赏模式是伪众包!》对众包招聘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核心观点如下:
1 在欧美就行不通
全民猎头悬赏模式在欧美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Zubka.com是最典型的全民猎头悬赏模式,2007年2月获得 Benchmark Capital 约 390 万美元的投资,2008 年在英国红极一时,被评为最佳 Web 2.0 网站。但光阴似箭,欧美的猎头悬赏网站大都消失了,前面三家公司也光荣地成为了互联网烈士。
2 悬赏模式会浪费大量的社会劳动,违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成功的互联网应用应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提升资源利用率,比如AirBNB 的短租模式,有效释放了闲置资源。但是,全民猎头悬赏本质上是一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重复的无效劳动,违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3 悬赏模式用钱作为主要激励,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全民猎头悬赏模式把钱作为主要激励手段,缺乏内在的持续力和正确的价值观。靠出卖朋友赚钱,很有趣吗?提醒各位,维基百科的成功,与钱无关。众包的力量源泉不是单纯的物质追求,而是对美好世界的更为本源的追求。众包就是要利用群体的智慧,创造出大家都受益的美好事物。悬赏模式靠金钱刺激驱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众包。靠挣钱为目的吸引来的用户,基本上唯利是图,赚不到钱就会走人。
4 悬赏模式的隐含前提是否定猎头服务的专业性。猎头服务和律师、会计师一样,有其专业性,需要懂得一些心理学和行业知识。全民猎头的隐含前提是否定猎头服务的专业性。
5 悬赏模式导致的隐私控制问题。
6 细节问题会导致悬赏模式的运营变得很复杂。
文中末尾尊敬的张博士盖棺定论:现在的繁荣都是虚假繁荣,伪众包概念的全民猎头悬赏模式是死路一条。VC 投资这样的公司,是因为VC的贪婪驱使他们犯了错误。
我对以上观点有明确的不同看法,现整理如下:
1、"如果悬赏猎头模式在服务业非常发达的欧美都无法取得成功,又怎么可能在当今的中国成功?",这句话的说服性是如此之低。
近十年来在欧美行不通,甚至不能想象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用最简单的一个案例来反驳张博士的推论:是谁发明了电灯?又是谁让电灯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我们梳理清楚爱迪生和Tesla的关系,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关系,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商业模式的普及化,跟采用的手段,利用的技术以及执行的时间点有莫大的关系。
通俗的讲创业与婚姻有惊人的一致性:要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反问张博士:如果因为众多的中国商务社交网站做不起来,那么可以推论美国的linkedin也一定不能做成功吗?非常有趣的是张博士就业的全球最领先的电动汽车公司正是以交流电发明者命名的:Tesla。
2、既然说到AirBNB,谁敢说AirBNB一定不是众包模式的升级?谁又敢说维基百科就是众包的全部?
关于众包的理解可参看我的文章《众包究竟能颠覆什么》。 时下在国内迅猛发展的途家网、嘀嘀打车,在我看来,正是众包模型在不同领域的成功应用,我称之为:众包2.0。
即便按照张博士的逻辑,悬赏模式用钱来作为激励,档次比较低,那么有怎么解释AirBNB的成功?难道在在AirBNB的平台上就规避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行的企业内部悬赏推荐是不是也代表实践这种模式的企业格调很低?
再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帮助朋友找工作的美好动机和获取奖金割裂开来?我敢打赌博士一定没有下载并使用过人人猎头的客户端,他也一定不晓得在人人猎头客户端上,凡事推荐都会由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通知被推荐人,他的哪位朋友推荐了他去应聘那家公司的那个职位。人人猎头的初衷就是为了保证被推荐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张博士其它论点可以合并为一条来回应。
人人猎头服务推出以来,从企业投放的职位和经由平台成功推荐的职位来看,95%以上集中在中端职位,也就是年薪在10万到30万的职位。此类职位的招聘需求在国内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为什么?
现有的互联网广告招聘网站为什么持续服务疲软?传统的猎头模式为什么成本高昂不下?人人猎头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七个月内在这个职位区间撕开一道缝隙?
我记得张博士是推崇linkedin的,那么斗胆问下:中国需要创新的人才服务平台吗?打造这样一个平台,有其它更好的路径吗?为什么众包模式不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我从来不否认猎头的专业性、隐私控制的重要性和运营的复杂性,当我意识到人人猎头要做的不是一个app,而是一个新的人才服务平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意识到任务的艰巨。
在未来的数天内,人人猎头将要发布新的平台系统,在其中,我们将看到二维码扫描招聘、简历银行、人才拍卖行、微猎头、微BD等一列新的尝试。在张琦博士一系列"神奇"推论之后,在描述欧美的悬赏网站失败之后,在把高端职位招聘和中端职位招聘的特性混而为一之后,在无视美欧中无数猎头从业人员越发依赖新型人才服务平台linkedin之后,博士有了他的结论,也果敢的宣布了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中国人才服务业的改变可能为死路一条。
对张琦先生的观点,我持保留意见,并愿意也相信只有人人猎头未来的成长才是中国招聘业深度互联网化究竟何去何从最好的说明。
扯得有点远,言归正传,人人猎头团队感谢并接受雷军先生的建议,于即日宣布:
从此时起,人人猎头将"自废武功",忘记赚钱!
从即日起,人人猎头将企业客户的赏金全部拿出来回馈给人人猎头平台的用户,不留一丝一毫。
其中给推荐人(微猎头)&自荐人的为全部赏金(月薪)的85%,给企业代理商(微BD:协助人人猎头拓展签约客户的代理商)为全部赏金(月薪)的15%。
张琦博士,对不起,我们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