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当真狠狠地打击了投资信心,A股暴跌、流动性匮乏、拆借利率飙升等等一系列问题均已“钱荒”两字深深烙印在各类信息渠道上。各路专家学者也是以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着中国金融市场这一罕见情形。
P2P网络借贷平台因其脱媒属性号称未受牵连,也又火了一把。只是眼看着央视一次次中肯偏褒的专题报道,央行一个个下的新文件,紧接着就组织座谈会“探讨网络信贷相关问题”,网贷果真是没受到钱荒的影响吗?
钱荒顾名思义就是缺钱,银行为什么还缺钱,有人说的很到位:进去的钱太少,出来的钱太多。
进去的钱即存款,银行存款利率确实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即使是整存整取5年的利息也仅有4.75%,这收益和网贷平均20%的年利率相比着实有很大差距。何况现如今理财产品可选性的增强和CPI的不断上涨,存款不会升值反而会贬值的情况使得民众自然不会把钱放进银行看着它缩水。
而出去的钱即贷款,今年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地不断大兴土木,大额贷款不可避免,而大型建设回款周期一般较长,短期内资金无法回笼。银行出于低成本、高回报的考虑又常常采用资金错配的手段,如此一来出现短期债务集中到期而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时钱荒危机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
总之,过度融资、存款积极性下降、潜在的借贷危险等等原因催生了这次钱荒危机。对比银行资金流动性匮乏造成的此次危机,P2P网络借贷的资金流动显得更加靠谱。平台人员称,“由于P2P网络借贷的去中心化和透明交易的制度设计,平台只充当借贷双方的中介性质,并不实际参与其中,这样的操作模式不会产生钱荒”。
但现实是,网贷平台的去中心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
一方面,网贷是民间庞大的融资需求适应互联网发展大势的产物,实质上是因为缺乏监管才具有了去中心化的特点,也是因为互联网操作的便捷性和新兴行业的高收益才成为一种广受追捧的理财方式,本身并不具备更多去中心化特征;
另一方面,网贷因缺乏监管频频爆发跑路危机,近期又因信用卡套现危机可能会将风险转移至银行而面临整改。
一个新兴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必将走上有监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之路,试想这天来临之后,还真正有多少去中心化的特征留存。纠其本质,也不过是传统小贷的线上操作而已。
再看所谓“透明的交易机制,线上运营的一大好处就是互联网的虚拟性”。
碍于地域、人员、资金等等的限制,线下考察核实每一个平台和融资项目根本不具备可行性,这样一来,投资人接受的仅仅是平台愿意呈现的内容而已,其口中的安全,也仅仅是和风险明显的平台相比风险更低罢了。
以笔者所在地深圳的一家成长中平台为例,平台更多充当的是考察者的角色,而非简单中介。平台会对资金需求者进行严格的线下审查,然后通过线上放款,更多的风险积聚在平台而不是投资者身上。虽然平台在风险控制和资金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可平台确实已不再是简单的中介角色,这意味着平台的可操作空间更大,并且“业内都是这样做的”。
另外,“网贷平台资金流动性强这一特性在理论上避免了钱荒产生的可能性”,现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虽然P2P网贷资金是掌握在投资人手中,是否投资、投资多少、时间长短都由投资人自愿选择,原则上讲不存在“超发”情况,但网贷不同于银行,其风险更多来自于平台和借款端。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源自期限和资金的错配,对网贷而言,其资金流动出现风险则意味着平台跑路或者借款人大面积逾期,亦或二者都有,这样的风险就不只是缺钱的钱荒那么简单。
最近几月以来,中央给予网贷充足的关注。央视多次报道,央行多次下文和约谈,加之钱荒危机后对网贷资金流动性的期许,网贷似乎有些飘飘然了。殊不知,钱荒何尝不是给网贷平台也敲了个警钟?没有成熟的运作机制、透明和安全的交易环境,属于网贷的“钱荒”危机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