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是要从聊天贴图谈起。话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发送贴图的时候加上一句应景的文字会让自己和对方感觉很好。例如,微信的咔咔还没长大打沙包的贴图,我会加上一句“打屎你”,又如发送一个严肃的斜眼表情并加上一句“你TM在逗我”。我发现这样聊天既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又不失趣味性。于是,我就想起了贴图的兴起,这是不是就是为了让人们不失趣味地准确表达用言语不方便表达或者无法表达的意思呢?既然聊天就是信息的互相交流,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传播内容呢?下面是我粗浅的见解。
早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放松身心的港湾,而书籍、报刊里面有一种很受欢迎的内容,那就是段子。
段子随着内容载体的不同,不断地酒瓶装新酒,有的时候旧瓶装新酒甚至变成了一种创业的选择方向。早期的段子由一些人从生活中取材,或者借助一些喜剧技巧创作而来,鉴于早期传播手段的匮乏和低效率,段子一直在报刊上慢慢传播。随后,另一种载体让段子摇身一变变成了轻松的漫画,生动的形象让段子焕发生机,重获第二春,当然不是所有的漫画都是从段子而来。再到后来,手机短信的盛行又让这些已经生产好的内容搭上了一班高速的列车,一时之间,短信也帮助移动运营商衍生出了新的手机报商业模式。之后微博、qq空间等产品的兴起,良好的内容又搭上了新媒体的高速列车,一时之间,冷笑话,糗事百科等短小的段子媒体成长了起来。
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内容生产永远是做产品的重中之重,有了内容就可以反复靠旧瓶装新酒获得成功。而随着各类媒体的觉醒,这些内容生产者利用微博继续延续了自己的优势,基于内容传播的创业项目似乎暗淡无光。其实,关于内容的创业还有广阔的空间,那就是依靠混搭。
当我们去某处旅游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买一张当地特色的明信片,然后在明信片上写满自己想说的话,最后寄给自己想寄的人。一张空的明信片,没有邮票,没有印章,没有文字能够传达丰富的感情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寄明信片和寄信相比呢,除了文字内容多少的影响,可能明信片更有优势一些。原因就在于,明信片是一个包含多维信息的东西,明信片包含了当地的特色风景,还包含了包含感情的手写字,更加重要的是,明信片比信件更加轻便,便于收藏。
在互联网的产品中,也有这种多维内容混搭的产品。暴走漫画就是一款模板化的混搭产品,暴走漫画提供了制作器,这样网友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制作器制作出自己的漫画。暴走漫画不同于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其采用了众包的模式,提供给网友简单的模板,用户操作简单,只需要在已有的模板中添加文字即可。暴走漫画将传统的文字内容融合到了多个模板中,实现了内容的重新搭载。
同样的,我们向网络中上传照片的同时,总有一种为照片添加注释的冲动。例如,我拍了一碗面,我可以配上这样的文字“今天的面真赞”。简单的一段文字就增加了一个内容表达的维度,由单一的图片表达,变成了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表达,后者能传达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类似的产品还有啪啪,该产品允许用户让照片“发声音”,这个产品和照片加注释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只是在于文字注释和声音注释的区别。
很多互联网产品都偏爱于媒体属性,偏向于向大众传播某些经过自己处理的信息,他们更像生产者。而现在的互联网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区别越来越小了,很多时候我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们可以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也能在上面向别人提问;我们可以看暴走漫画上的内容,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内容然后投稿;我们可以浏览各个朋友、大V发的微博,我们自己也可以发内容让大家看;我们可以在啪啪上听明星的日常琐事,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些琐事给别人听;我们可以看别人用魔漫做的照片,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分享给他人。
一切内容都是互相传递,互相吸收的。这时候的互联网产品就是一个平台,提供了特定的工具让人们能够多维度的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提供了工具让用户生产更多的内容,只有有了足够多的内容才能产生更多的有效的互动。
贴图的商业化刺激了各个 IM 推出自己的贴图,然而贴图其实是提供了一个表达感情的维度,让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更加有趣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我认为贴图可以借鉴旧瓶装新酒和混搭型产品的特征,用用户平时聊天内容的酒瓶子,装上贴图这瓶新酒。或许我们可以像暴走漫画一样,在贴图上加上简短的文字,或者像啪啪一样在贴图上附带声音。用短文字或者短音频加上贴图,打造更灵活的交互方式。而手机 IM 天然的社交属性会让用户依靠模板贴图创造出无数有创意的内容。
互联网应当做的是为用户提供一套渔具而不是一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