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多数工具类应用创业的艰辛,手机安全类应用在经历了严重同质化、大型互联网公司涉足和收购之后,剩下的同类创业公司业已寥寥无几,LBE是其中的一家。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LBE的脚步一直都不慢,甚至走在了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前面。他们于2011年3月推出了隐私卫士,当时就开始向用户提供如今所有手机安全类应用标配的“权限管理”功能。LBE是最早提出应用权限、自启动管理概念的公司。
这家用户数靠自然增长、有着一批死忠用户的创业公司,目前已经拥有6000万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2000万。
手机安全类应用的用户通常都有明确的产品需求。LB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勇在接受PingWest的采访时说,与PC安全类软件更关注病毒、木马、钓鱼不同,手机安全类应用更关注用户的泛安全需求,例如隐私、清理垃圾、去广告等等。
但哪怕是针对泛安全需求,手机安全类应用在无法获得系统底层权限的前提下,只能向用户提供极其有限的功能。于是Android平台的这类应用往往会向用户索取Root权限,张勇称高达80%的LBE用户已获取Root权限(其中包括LBE此前主推的免Root技术获得底层权限的用户)。
一些手机厂商开始向Android定制系统里加入了与权限管理相关的功能,这类功能随手机出厂提供,用户无需冒着失去保修的风险自行Root来获得同样的功能。对于手机安全类应用来说,用户门槛不得不筑得比厂商得高,有着无法避免的天然劣势。
但LBE并不怎么担心自己的用户因此被分流。张勇认为,移动应用的恶意行为正在变得多样化,有些应用行为可能与索取系统权限有关,有些应用行为可能与耗电、产生垃圾信息有关,有些应用行为可能与病毒和木马有关。厂商虽然开始向用户提供一些简单的权限控制功能、耗电量监控功能等,但其功能性仍然非常有限。
例如,在很多厂商标配的“权限管理”中,某应用向用户索取“使用地理位置信息”的权限,用户在无从判断这个权限是否是合理的情况下选择了拒绝,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应用FC(强制关闭)。因此,通过弹出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授予某个应用某项权限的做法,虽然安全但用户体验滞后。
LBE的后端数据库目前涵盖了60万款应用的权限配置信息,为其“主动防御”功能提供支持。通过自动判断应用是否应该拥有某项权限,只拦截应用的恶意行为,同时保证应用不会因为权限配置错误而强制关闭。
另一方面,LBE也在与厂商合作推出安全工具。他们于2012年2月与小米MIUI达成深度合作,为MIUI提供底层的安全能力和病毒查杀能力,尽管这会造成MIUI用户对LBE应用使用需求的下降。
在手机安全类应用的功能性高度雷同的现在,LBE在做一些有趣的其他尝试。例如,他们最近推出了利用NFC tag解锁手机的隐私空间功能,用户在进行NFC tag硬件(这个硬件甚至可以是普通的饭卡)配对后,就可以通过硬件解锁手机。
对于一家工具类应用创业公司而言,LBE是幸运的,他们目前并没有多少资金压力。LBE仍然不打算被收购或兼并,甚至不打算做应用分发。“很多公司都抱着把用户养肥,然后再剪羊毛的心态,”张勇说,“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还是会坚持我们的现状。“他这么说道,哪怕这是在工具类应用创业很难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