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应用场景的发起,最早都来自于搜索——无论你需要什么,都是先搜索一下,才转向到游戏,购物,视频等场景。可以说搜索就像互联网的空气,无处不在,不可或缺。但在互联网这个同样商业化的领域,搜索引擎同样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对抗、竞争、合作以及跟随,才使得技术上有了更多的进步与变化。而这张搜索的图谱也得以丰富起来。
24 年前,一位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的学生联合几位同学创造出了被看做是世界上第一款互联网搜索引擎:Archie。这款搜索引擎是帮助用户在遍及全世界的千余个 FTP 服务器中寻找文件的工具(当时还没有 http 的应用)。
而在经历了几个相同类型的搜索引擎的发展之后,1994 年雅虎 (Yahoo) 诞生。并且在杨志远 (Jerry Yang) 的带领下,雅虎在万维网的搜索上作出了一番惊人的成就,以至在后来搜索引擎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雅虎这个名字贯穿了整个搜索引擎发展的历史。
1998 年,谷歌公司 (Google Inc.) 成立,两个创始人以 google 这个名字预示着自己互联网无穷大 (googol) 的畅想。(默默无闻的)两年之后,2000 年雅虎放弃了 Inktomi,通过谢尔盖·布林 (Selgey Blin) 和拉里·佩奇 (Larry Page) 的服务支持自己的原生搜索结果。到此,Google 终于得以进入巨头的内嵌界面,成为与雅虎一同成长的大型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百度也在 2000 年 1 月 1 日成立。在中国经历过门户网站镶嵌的搜索引擎的次重要地位以后,搜索引擎终于独立出来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之一。谷歌与百度,正式朝着真正的搜索引擎企业前进,并且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编辑注,在 Google 和百度时代前,搜狐搜索和 MyRice 等也层是搜索引擎界的红人)
Google,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百度则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 年 1 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
目前,Google 在美国占据的市场份额大约是 67%(2013 年数据),百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约是 67.2%(2013 年数据),两者在各自的发源国家所占据的比例非常接近,处于垄断的地位。
Google - 技术的极客:
Google 搜索在发展之初就以技术上响应时间,做到极致为出发点,具有非常浓厚的美式思维。从最早的搜索结果的优化,搜索时间的优化,再到后来搜索栏的输入文字后的智能提醒,再到搜索框的显示宽度,每一种改变都是在使用上要用户达到一个技术的机制,然后不影响自身的体验。一个网上流传的案例:“女汉子”玛丽莎·梅耶尔 (Marissa Ann Mayer) 对于 Google 首页单词的把控,经过多次调整,幡然醒悟。从那时起,主页上有了一道铁面无情的大闸。28!这是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能容忍的主页上的最大单词数,这就是 Google 追求的技术的极客路径。
百度 - 人性的快捷:
百度搜索最初与谷歌的发展路径比较类似,但是凭着对中国群众的了解,以及使用习惯,人性化方面的探索,做了一系列的改变。比如,我们熟知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此外,百度现在还有“轻应用”:通过搜索进行检索与智能分发,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知心搜索”“中间页”:从行业出发,通过搜索请求智能化地判断所属垂直行业,并推送内容、产品、服务给用户。以人性化为本,追求快捷和便利,一系列的导航类的引导,让用户把输入和搜索转化为更多的直接点击,这些都是人性的快捷路径。
当然,对于两个同为技术型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在路径上发展有所不同,但是在一些技术上还是会相互在战略上的跟随以及微创新,而这支撑着企业自身市场扩大以及搜索技术的发展。
图像搜索(以图搜图)
图像搜索指的是用户通过上传图片或输入图片地址,从而搜索到互联网上与这张图片相似的其他图片资源,同时也能找到这张图片相关的信息。2010 年 6 月,Google 图片搜索入了图像搜索功能 (Google Search by Image),而具有相同功能的百度识图,于 2010 年底上线。
知道和问答
2005 年 6 月,百度知道发布,并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使用人数最多的问答功能性平台。Google 则在 2007 年和 2010 年,分别推出了天涯问答和谷歌问答,连同新浪的爱问、腾讯的搜搜问答,形成搜索行业问答行业的另外一极。
中间页和知识图谱 (Knowledge Graph)
百度在 2011 年提起中间页计划,即中间业务,一个在搜索引擎和传统产业中间的状态来给别人提供服务。去年“去哪儿”网成功通过中间页引流并在美国上市,证明了百度该战略的成功。
Google 的知识图谱于 2012 年发布,其目的是更好的理解用户搜索的信息,并总结出与搜索话题相关的内容。该项目先从餐饮类 O2O 这个点切入,为这些企业引导更优质的搜索流量。
为这些企业流量提供更好的引导。
轻应用和应用内搜索
2013 年 8 月,百度世界大会上正式推出“轻应用”,通过搜索进行检索与智能分发,解决用户需求与开发者对接问题。同年的 11 月,Google 应用内搜索上线,它通过搜索关键词后,与 Google Play 关联,进行一些相关轻应用的推荐,增加实用性。
即时和即用搜索
2013 年 9 月,Google 和百度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推出了即时和即用搜索。其中,Google 的即使搜索主要做到了在设置完成后,用户在搜索栏点完搜索以后,根据记录的响应时间,马上形成动态的页面,减少响应时间;而百度的即搜即用则是通过关键词匹配合作推荐的网页应用,最快速度的完成搜索的请求,减少响应时间。
从“技术的极客”到“人性的快捷”,百度和谷歌两者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学习、融合。那么,未来的搜索引擎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个性化搜索的创新:在 8090 后逐渐成为互联网主导的日子里,个性化成为了一个无可避免的话题,而个性化的搜索引擎也是两大巨头需要考虑的创新,试想一下,当你搜索一部电视剧的时候,搜索引擎会主动的把你经常浏览的几个视频网站按浏览时长排序,并找出他们拥有这个电视剧的页面,直接点击即可观看。
再有一个场景就是你输入话费查询,然后系统匹配你最长使用的移动运营商,然后进入子界面自动填写您的账号信息,直接完成专属你个人手机号的花费查询。个性化,定制化的机制搜索。
多媒体搜索创新:当你搜索一个“葛优 视频”的时候,出现葛优的新闻文本资料,最新剧照资料,视频资料,微博号,微信号等等。从单媒体搜索出现多媒体的展现,全方位的来满足要求,在多媒体化的程度得到最大的加强。
还有更多希望能在五年内实现的智能化,个人化,定制化的搜索功能,与可穿戴设备集合,到时可能只需在我们动动手指,说一句话,我们的“Google 眼镜”“百度眼镜”就能够很快的指引我们达到想要的结果,并且可以快速的展示给身边的人看,做到搜索快,响应快,分享快,真正做到无互联网的生活(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
结语:正如文章开始所说,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处于互联网为王的今天,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更是愈加突出。在此,我希望这百度、谷歌两大搜索巨人,能在更多不同的领域上,以最初的技术改变世界的决心,带领我们走入一个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的搜索世界,为搜索的图谱点缀出更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