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的趋势开始讲,从1998年到2008年,出现了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浪潮,也就是web1.0时代。目前很多互联网巨头,比如新浪、腾讯都是那个时候诞生的。这波互联网浪潮最重要的战略命题,就是抢占入口。当时,所有人都在抢做门户。百度做的是搜索门户;腾讯通过QQ抢占互联网入口;而网易、新浪选择做内容门户、新闻门户。不过第一波浪潮里,能上网的人不多,在1990年代,能上网的都是时髦一族。
到了2008年,形势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因为iPhone诞生了。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部iPhone。2008年,苹果推出应用商店,着手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链。此后,智能手机越来越重要。原来你要打开电脑才能执行的东西,现在打开手机就能完成。在第二波互联网创业浪潮里,很多传统巨头受到了冲击,比如索尼,今年连笔记本生产线都砍掉了。但也有很多巨头抓住了机会,比如腾讯、360。虽然你仍然使用它们的服务,但路径改变了,互联网入口从门户转移到了手机。一夜之间,传统门户仿佛没有人去了。
现在我们迎来了第三波互联网浪潮,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时代。近几年巨头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初创团队已经没有机会了,投资者也不再关注移动互联网项目了。因为现在才进入市场的人,既没有办法变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跟巨头竞争。所以所有的创业者开始移到物联网,想在新一波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机会。为什么物联网特别重要呢?因为量的关系,不仅是资金、人力、团队资源,还包括联网机器的数量。在第二波浪潮里,手机和平板等移动设备比第一波的电脑数量要多得多,到了物联网时代,所有你能想象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接上互联网,联网的设备再一次爆炸式增长。
我们点名时间关注了这么多智能硬件项目后,发现现在人们做出来的都是初阶产品。现在的智能硬件不实用,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需。物联网和智能硬件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全感应检测+全自动服务。全感应检测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状况,传感器将无处不在,实时检测数据。目前传感器已经非常发达了,有方位的、频率的、速度的、化学的、抗体的、激素的。如果将目前的传感器组合起来,将迸发出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比如用动作的传感器做出一个智能设备没什么意思,但用动作+光照+温度组合出智能设备,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全自动服务。现在大多数智能硬件是半自动的,这和现有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消费者是不会换代的。智能硬件应该做到去开关化。现在很多团队没有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因为没有把开关的动作取消。所谓的智能产品是应该独立运行的。比如做智能灯泡,你走进房间,灯就自动开,或者房间太暗,能自动开,这才是一个完整解决光照需求的智能产品。现在智能灯却比传统的灯更复杂,用户要掏出手机,打开APP,才能开灯,消费者凭什么要买你的产品?你把开灯变得更麻烦了。
现在智能硬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端(Input),一种是输出端(Output)。所谓的Input,就是用传感器检测你现在的状态,感知一些数据。比如智能健康秤,采集你的数据之后,把你的体重传到云端,云端分析之后,再把结果告诉你。所谓的Output,就是执行某一个动作。在做智能硬件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你想做的是Input还是Output。
Input有个特性,它要时时刻刻记录你的数据,所以它应该尽可能地隐形和无感,它不应该让消费者考虑功耗问题,放在那里可以一直工作。现在的烟雾侦测器就是这种概念,你不给它换电池,一样可以使用两三年。假如你的产品两三天就要充电,消费者是不会把你的产品使用下去的,因为它太麻烦了。
Output产品关注度更高,因为消费者跟这种产品的互动比较强。但是现在大多数智能设备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Ikair,是我们点名时间的一个经典项目,它是一个检测空气质量的设备,能够告诉你家里甲醛、Pm2.5、噪音等情况。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除了它你在市面上买不到相似的产品,但是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Ikair只是做了一端(输入端),它侦测数据,然后把数据发给用户,这是没有意义的。智能设备是帮助人们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这才是物联网的本质,完整的服务必须包括两端。
做物联网还要强调万物联网、时时联网。智能硬件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采集数据,假如数据不是实时的,就会产生很多间断的问题,服务就会中断。现在很多采集数据的设备都是通过蓝牙跟手机连接,而不是直接联网,对手机的依赖非常高,数据检测很容易中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我认为智能设备要直接联网,把蓝牙连手机的中间部分去掉,才能达到采集数据全覆盖的条件。
比如现在的智能健康秤,我一定要拿出手机,才能知道我的体重,这对用户来说跟传统的秤是没有区别的,而且用户不见得每次都连接蓝牙,把数据传到手机。现在国外智能健康秤全都是用Wifi直接联网,用户称完体重走开就可以了,它会把数据自动记录到用户的账号,用户想看的时候拿出手机就行了。云计算会告诉用户今天又胖了多少,应该吃些什么。
三星刚刚发布的智能手环同样犯了这个错误。三星的手环造型很酷炫,可以实时监控你的心率。假如你的心脏不好,是不是想试试这样的产品?结果这个手环是用蓝牙联网的,你想看自己的心率,要专门连接蓝牙,打开手机。这样的设计,就不是让对心脏健康有需求的用户使用的,注定了只能小打小闹。今天你有兴趣,就打开手机检测一下心率,明天不感兴趣,你就不用了。真正对心率手环有刚性需求的用户,是心脏有问题的,他们需要24小时佩戴,甚至心脏出现问题了手环马上报警。时时联网才能解决这些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时时联网的智能硬件将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智能硬件衍生出来的服务特别多。因为智能硬件卖的不是硬件本身,而是一种整体的连续的服务。当用户为你的服务买单的时候,设备的成本将接近于零。智能设备可能会以半卖半送的方式销售给你,为的是获得大量的用户数据。
我们每天都在看各种各样的项目,跟很多创业团队交谈过,发现几个误区是大多数创业团队都有的。第一个误区,“我们看到一个智能设备很火,而且我们的解决方案比他们还好,进入市场行不行?”提出这个疑问的团队可能以前有ODM(承接设计制造业务的制造商)的背景。他们以前是做方案的,技术能力非常强,但是没有自己的产品,到了物联网时代,希望做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但我们认为顺序错了,并不是我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我就要开发某一个产品。开发一个产品,应该从最原始的需求出发 ,然后再找一个核心的技术方案解决这个需求。假如你的逻辑顺序是你可以解决什么,然后倒推用户的需求,这可能会造成后续的一些问题。
第二个误区,有些智能硬件厂家特别着急,想发布新产品。他们觉得虽然自己的产品不是很完善,但希望赶紧发布,假如不发布的话,可能别人就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了。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劝他们好好斟酌。作为一个创业团队,以前没有品牌的包袱,所以你做出来的第一个产品,就应该是你的代表作,通过第一个产品定下你的品牌形象和调性。如果你在后续的产品中才弥补,消费者可能就不认你了,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
第三个误区,是自己的产品被别的公司研发出来了,担心受到影响。我觉得这不会有任何问题,它的成功不是你未来的障碍。对于所有的创新产品来说,现在都还没到红海的地步,只要你认真考虑过自己产品的定位,和竞争对手有差异性,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