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网生代”之于中国电影,从今天开始,真正能做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所有人的各自的小时代——吴声。
关于吴声老师,以前笔者只听其名,未见其人,实在没有什么感觉。但在笔者看来,吴声老师在8月5日乐视互联网“网生代”思享会上的分享无疑是其一大亮点。
回顾他这篇演讲,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作为一个电影门外汉,他对“网生代”这一新概念的理解;二是互联网溶解传统商业和生活等各种边界之下,谁是中心?他由此提出互联网思维下的三个全新的逻辑,即以用户为中心的社群逻辑、产业逻辑和势能逻辑;三是他对当前时代的理解及发展趋势看法,即这个大时代其实是属于所有人的各自的小时代。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颠覆一切之后,将再度回到人,回到连接。
颠覆的过程就是“破”的过程,同时也是“立”或者重塑的过程,大破大立,边破边立,而这一切的核心是让价值回归。让凯撒的归凯撒,让撒旦的归撒旦。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吴声老师的精彩演讲(笔者略有编辑)——
首先,“网生代”,我根本就没把它当电影看。今天所有的艺术边界都在溶解。互联网时代本质的消解和溶解的特性表现在具体的导演作品,更多的是应该形成一种新的人格魅力。
什么是电影?
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边界,我也给予了思考。我最近专门抽时间看完了《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熊出没》和《后会无期》四部电影。《老男孩》真正让它形成现有表现能力的,到底是电影本身,是《老男孩》本身,是微视频本身,还是优酷还是乐视?
其实都不重要。今天我们理解“网生代”最重要的一个起点,它的逻辑在于互联网是今天的水,土壤和空气。它是生活方式,它是消费形态。
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文字精英和高手,但是你们未必是微信文案的大咖。这种逐行逐字逐句与我们以前看到的文字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字能力突然不重要了,因为今天是以手机的屏为阅读单位,我们经常会想当然的认为微信是不是应该短一点,不重要,长一点怎么了,我不喜欢的快速拉就行了。
我们的观点、图片不重要,文字必须敏感,图很重要。如果它不是标题党,我可能会看看文字是怎么样。
你会发现即便是微信这样的社交沟通产品,很多人说不能有感叹号。为什么微信文案不能用感叹号呢?
因为这是一个第三方语境的对话体,这是在拒绝对话,拒绝沟通。
我很想表达一个最基础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应用形态,看到的技术的进步,生活的场景等,都正在被互联网重新定义。
【如果边界被溶解,那么什么是核心?】
毫无疑问,用户是中心,用户是核心。
至于这个用户,我们用相对来讲成熟的表达方式,我们定义为社群式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小时代》其实到底是郭敬明的人格魅力还是他的图书形成的粉丝群体,难道真的用《小时代》这样的系列挣到13亿满足了?
我认为张总(指乐视影业CEO张昭,下同)所获得的这种成就,一帮人都在仰望,我自己做电商这么多年,我深深感觉到,如果现在还让我做电商,我会做什么呢?
我说我会主动请缨,我要做《小时代》的电商,不是里面的华服,而是基于《小时代》人群的消费形态、消费的精神、价值观和区域化的全层的表达,形成新的商业开发,包括了实物类的商品,也包括了虚拟服务类的产品。即便我们看到了IP的开发已经对我们今天的电影人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跳出电影看电影,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产业逻辑】,而不是内容逻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产业逻辑能够让我们看到“网生代”改变电影的,互联网改变电影的并不是存量的优化,问题永远不会就地解决,增量的逻辑会让我们形成新的连接红利,这种连接是什么?
我们在既有的电影产品的形态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是植入,我们也知道《爸爸去那儿》可以是电影,可以是电视,也可以是手游。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地,我在转化一种互联网情绪和势能。
所以,第三个逻辑叫势能逻辑,我想互联网前所未有带给我们的机遇并不是传播的前置,也不是社会化营销,也不是我们用了多少互联网技术手段,更多的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只有在风口浪尖,猪才可以飞起来。而我们要做的是长出翅膀的猪,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等台风到来。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熊出没》,《后会无期》,在这种碎片化的表达背后,你会发现我们基于它的观感,基于内容评价的原则,基于本身的艺术形态最终的价值,其实周期一方面被极度的缩短,一方面更加碎片化地拉长,我们很难说我们听到的什么歌到底是《忐忑》还是《小苹果》。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证明你老了,就是说我看到赵薇的电影《红日》那个歌我听过。谁听过《红日》?李克勤还是一个歌手吗?
你发现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身边的印记对今天新的内容正在形成新的场景。
所以,在这个纬度看待今天的内容,我就喜欢。
我在VIP厅看《小时代》第1季的时候中间一段睡着了,碰到助理说他看得特别感动。我跟他非常深刻地沟通了5分钟,我最后不得不拍年轻人的马屁,我看不惯或许是因为我老了。
但是今天我们在定义这种形态,我觉得它不应该是一种平面的。
我刚才用了三个逻辑来理解,即【为什么是势能逻辑、产业逻辑,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社群逻辑?】
我认为这是十倍百倍自己还惊叹不已的10亿,100亿的市场,我认为至少是3000亿的市场,它会加速整合所有的分化通路,流量的渠道,至于它是手游、是百度、是BAT之外,是互联网金融,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种改造将是全方位的。
第一,我们仔细想想,属于我们的这种时代,它不就是无数的这样的亚文化的《小时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合纵连横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和改变这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时代都是《小时代》。
第二,我们看到这种基于内容,它会重新定义我们所有人想象的生活场景,我们的生活场景既各安其位,又化学反应,我们很难定义谁比谁更优越,谁比谁更有鄙视的资格。
在这种交互的重结中,内容民主,文化消费的民基于新的场景将会形成新的基础设施,所以这是我的第二个定义,就是以内容为核心,以“网生代”所带来的基于电影为切入点的改变核心,新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你强智能硬件啊,你是影院开发系统的话,把你做成一个达人社群,谁又比谁更有资格说我代表了某一个IP的代言,我代表了某一个内容真正意义上创作的版权所有者呢,这是工业社会和工业时代的一种异化。
第三,回到人,回到连接。“网生代”之所以被王旭东老师(著名影评人)定义为“网生代”之前和“网生代”之后,是因为今天我们才能看到什么是万物有灵且美。如果你足够的差,除了作为吐槽式的兴趣以外,自然市场会给你一个合理价格的评估,你说弹幕视频是什么,到底是基于吐槽的快感还是基于社交的需要。
我认为这种区分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识别,真正形成更富有企图性的想象是在这样重组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基于这一代人,基于互联网的土著,基于移动互联和万物连接的生态。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的跨界革命正在蠢蠢欲动,但是绝大部分都与在座的精英很难有关系,所有的竞争者都是生猛的消费精神,所有的价值都是来自于前所未有的系统的颠覆,而这种系统的颠覆从来就不是存量的颠覆,回到人,回到连接。
我们期待着中国电影基于“网生代”的定义重新焕发出真正的作品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就像前几天看到的中国的网游是在全球有一席之地的。因为它没有包袱,它无所谓抄袭还是拷贝。
我希望“网生代”之于中国电影从今天开始真正的能做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所有人的各自的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