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资讯 正文

媒体样本:BI怎么从一个科技博客进化为主流网站?

作者:虎嗅 时间:2012-10-15 0
Business Insider的CEO和主编亨利·布洛吉特
虎嗅注:不讳言地说,美国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简称BI)是虎嗅内容摘编的一个重要来源。事实上,它的流量与被引用率已证明,它已跻身美国、至少是美国科技界主流新闻网站的行列。不确定的是,我们还只能叫它“科技博客网站”吗?它的内涵与外延,似在这两年的发展中已脱离了“博客”的定义。
 
在线新闻与媒体形态正在日新月异发展。
 
BI也只是刚度过第一阶段的成功。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新浪的“创事记”,它回顾介绍了BI创始人亨利·布洛吉特的经历、他创立BI的初衷及BI的特色。新浪,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门户,现在也会推出“创事记”这么一个科技博客,也是说明在线上新闻领域里,各种新闻形态会继续深入发展,寻求到自己的受众价值与商业价值。
 
以下为原文:
 
2000年,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美林证券的明星分析师亨利·布洛吉特(Henry Blodget)在CNN、CNBC和NPR等媒体频频出镜,侃侃而谈对新兴互联网公司的看法。2012年,一家名为Business Insider的商业科技新闻网站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媒体竞相引用的消息来源,而它的CEO和主编也是亨利·布洛吉特。从明星分析师到成功的媒体人,布洛吉特走过的历程并非看起来这么简单。
 
从分析师到媒体人
 
布洛吉特出生于1966年,在职业生涯早期曾是一名记者。1994年,他参加了Prudential Securities的企业财务培训项目,并于两年后转投Oppenheimer从事证券研究。1998年10月,他大胆预测亚马逊股价将突破400美元。在亚马逊股价一路暴涨,使他的预测成为现实之后,布洛吉特名声大噪,成为了华尔街家喻户晓的明星分析师。两个月后,他加入了美林证券。
 
在互联网公司掀起的热潮中,布洛吉特与来自摩根士丹利的“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齐名,手握多家互联网公司的“生杀大权”。由于具有记者的背景,布洛吉特在散户投资者之间极具影响力,许多投资者都依照其观点进行投资。
 
然而好景不长,2000年初,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几个月,布洛吉特个人向科技行业股票投资了70万美元,但在随后一两年中几乎血本无归。2001年,他接受了美林的裁员补偿并离职。
 
更糟糕的是,2002年,纽约州总检察长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公布了美林证券的一封内部邮件。在这封邮件中,布洛吉特给出了与公开报告相冲突的股票分析。2003年,他因证券欺诈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被终身禁止从事证券行业,并被罚款200万美元及需缴纳200万美元非法所得。
 
对于一名投行分析师来说,被终身禁止从事证券投资行业是一项残酷的惩罚,几乎相当于剥夺了布洛吉特赖以谋生的手段。破产、消沉、被世界遗忘,这或许是当时行业内对布洛吉特前途的普遍看法。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在离开证券投资行业后,布洛吉特开始为《Slate》和《新闻周刊》等媒体撰写稿件。由于深悉华尔街内幕,布洛吉特的文章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兴趣。
 
2004年7月,布洛吉特开始为《Slate》撰写名为《华尔街自我防御手册》的系列文章。他剖析了分析师在证券投资中扮演的角色,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预测未来的市场表现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持这样想法的人很危险。”他的这一系列文章于2007年被发行商Atlas Books结集出版。
 
在为媒体撰稿积累了丰富经验之后,布洛吉特于2007年5月16日启动了自己的个人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硅谷内幕者),这也是当前Business Insider的前身。
 
Business Insider的发展
 
Silicon Alley Insider在创立之初规模不大,知名度远远不及TechCrunch、Mashable和Engadget等同类科技博客。而在博客圈中,布洛吉特的影响力也远逊于被创业者奉为“教父”的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
 
然而,Silicon Alley Insider有着独到之处。该网站往往能挖掘到大公司的内幕消息,且极具时效性。例如,2008年,在微软试图收购雅虎一案中,该博客就发布了许多来自圈内人士的消息,而国内媒体也有转载。
 
Silicon Alley Insider发布的内幕消息与传统媒体报道形成了互补,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实际上,该网站的报道曾多次被主流媒体,例如《纽约时报》和NPR引用。
 
2009年2月,Silicon Alley Insider与专注财经股票市场的Clusterstock合并,成立了Business Insider,从一个科技博客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财经新闻网站。
 
Business Insider是独立财经科技媒体的一次重要尝试。根据comScore的数据,今年6月,在美国,Business Insider的每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540万,超过了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商业媒体《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而布洛吉特最初的竞争对手TechCrunch、Engadget、PaidContent和Mashable更是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在近年来新闻媒体公司业绩普遍不佳的情况下,Business Insider早在2010年第四季度就实现了盈利,其全职员工人数已增加至近百人。去年夏季,Business Insider获得了由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牵头的一轮730万美元融资,而估值则接近5000万美元。
 
与十余年前一样,布洛吉特本人再次成为了聚光灯的焦点:在美国著名杂志《名利场》发布的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50强排名中,布洛吉特名列第48,甚至超过著名艺人贾斯汀。
 
成功探因
 
Business Insider的成功或许与定位有关。虽偶有涉猎创业公司报道,但该网站似乎更重视大公司的内幕消息以及相关分析评论。在专注创业社区的科技博客市场,这成为了Business Insider的差异化元素。TechCrunch网站的翠绿色调或许象征着创业社区的勃勃生机,而Business Insider网站的藏蓝色调则更多带来了专业商业媒体的沉稳感觉。
 
另一方面,布洛吉特很重视新闻的趣味性。在位于纽约的编辑室中,布洛吉特总是会问编辑:“这条新闻酷吗?我们能不能加上一段视频?”实际上,Business Insider的另一类有趣内容是“十大”类文章,就某些领域对科技公司或商界人士进行排名。配合幻灯片的模式,此类内容很有趣味性,也受到国内媒体的热捧。
 
尽管也提供付费的研究报告,但Business Insider目前主要依靠广告获得收入。该网站对广告主的主要卖点在于网站读者群是“下一代的商界领袖”。这一人群更年轻,更善于使用社交媒体。该网站已经吸引了一些一线广告主,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微软和纽交所。
 
从整个媒体行业的视角来看,Business Insider还处于发展早期。布洛吉特希望从长远角度来发展自己的公司,不过也没有排除出售公司的可能性。当2000年头顶光环,在互联网市场呼风唤雨时,布洛吉特不会想到自己将成为一名媒体人。而在下一个10年中,他将带领Business Insider走向另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TAG:

fengsa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4  钛锋网  TMTFo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