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2、雷军把它总结成七个字,号称七字决,即“专注、极致、口碑、快”。
3、O2O互联网+行业垂直专业化、定制化网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传统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柯达、摩托罗拉巨型企业的倒下就是例证,连王石也担心,下一个倒下的是万科。最近我们也看到一条消息,就是跟马云一亿赌局的王健林也开始与腾讯百度合作,投资200亿成立万达电商。
结论:跨界转型是企业未来发展和生存的必经之路。
1、法律服务市场规模达1000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模估值约为八百亿左右,外资所在国内提供的法律服务价值约200亿,全国整个市场接近一千亿。假设未来能有30%法律服务通过网上成交或来源于网络,那也将是三百亿以上的市场规模,且不断上升。
2、全国律师数量不到30万。根据全国律协2013年8月26日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律师数量为232384名,律师平均年增长速度为9.1%。目前我国每1万人口平均拥有1.6名律师。大部分律师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广大的西部地区的老百姓无法享受律师服务,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3、法律服务最大的成本是租金成本。律所成本构成大致是这样的:政府收税比较高,占整体业务收入的14%-20%;租金和物业占5%-10%,北京、上海更高一些;人员成本15-20%;营销成本3%;合伙人利润占45%-60%。五年前中国大部分律所合伙人利润律在60-65%,现在已经降到50-55%,再过几年可能是45-50%,利润越来越低了。律所的扩张面临很大的资金成本压力。
1、小额法律服务。现实律师法律服务有一定的门槛,一般3000元以上律师费用才能获得律师法律服务,大量小额法律服务需求由于成本过高及信息的不对称而被忽略。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将使得这块沉寂的细分市场被唤醒,就好比微借贷、P2P,在没有互联网之前,谁也不清楚这块市场有多大,但一旦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市场就被不断扩大,单单余额宝就形成数千亿的市场份额,而且不断挑战传统金融领域。我们可以试想,一旦小额法律服务需求能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市场前景?几百元元也能享受专业律师服务,这在传统法律服务时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都有可能会变成现实,背后的逻辑是互联网的竞争与长尾理论。
2、法律电商。要实现电商,首先就是要解决法律服务标准化的问题。而法律服务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每个案件都不一样,每个律师处理都不一样,是几乎不可能标准化的东西。很多法律网站绞尽脑汁试图把法律服务标准、报价标准,最终只会钻进了死胡同,未来发展面临窘境。流程的标准、法律文书格式的标准、批量格式化服务报价的标准还是有可能,模式还需探讨。
3、虚拟律所与律师在线协作。利用互联网平台,只要你有案源,每个律师都可以发起成立属于自己的虚拟律所,都可以实现异地合作,而无需承担巨大的租金压力,成立各地分所。
4、第三方法律保障。拥抱互联网金融,介入互联网交易是互联网法律生存之道。
5、律师大数据。信息的不断透明与公开,倒逼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走专业化之路。砸钱做广告已经越来越没有效果,在信息时代,每一个客户都能有一双慧眼,挑选适合处理法律事务的律师,而律师只有有真本事,把专业做到极致,才能有立足之地。
6、普惠法律。即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法律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及中小企业享受更优惠更便捷更专业的法律服务。西部落后地区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法治之路才能走得更好更快。
法律服务行业不会被互联网完全颠覆,但是肯定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结合的趋势是为互联网交易提供公信力的保障、法律的保障及纠纷处理的保障。而机会就在于,一切才刚刚开始,商业模式的验证还需要实践和时间。
【雷敬祺,律法宝创始人,互联网法律观察者与践行者,目前在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QQ:151775276,微信号:leijingq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