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资讯 正文

谁会成为生活服务行业里的下一个淘宝?

作者:36kr 时间:2012-11-17 0


今天,有个负责跟新浪合作微美食的朋友说:“现在的O2O市场,有点2005年电商市场的感觉。”他的话让我想起一位关注O2O领域投资机会的朋友也曾跟我说过的:“微信想做生活服务领域的淘宝。”

老实说,当我第一次听到微信和淘宝被放在一起时,我只想转身走人。

不过就像微信刚出群组时,我觉得没人会喜欢这个功能,但现在我和身边的人已经离不开微信群聊了——所以当36氪再次把微信未来商业帝国作为讨论主题时,我对比了微博、微信、大众点评、美团还有淘宝,这几个在移动端涉足“线下生活服务线上化业务”(简称为O2O业务)的大玩家,我惊讶的发现它们为之努力的无非是获得成为服务行业下一个淘宝的机会。

我把相关建议和讨论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一、从解析淘宝模式开始:为什么PC时代的淘宝对生活服务业务无能为力

虽然淘宝和京东打得很厉害,但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线下零售市场。淘宝在国内建立起一个市场份额巨大的“线上实物商品交易市场”:

在淘宝所代表的电商出现之前,线下的实物商品很难直接被拿到线上交易。比如一个不知名店铺的女装产品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是没办法交易的。当时,在淘宝、腾讯和百度中,淘宝运营海量线下中小商家经验是最丰富的,它建立了一套市场规则,聚合、教育小商家,将线下非标准的实物商品变成可线上交易的标准品。还是那个衣服的案例,淘宝要求店家从各个角度给衣服拍照,通过已购买用户的打分建立一套商家信用体系,再由支付宝做支付和售后担保,这件衣服就变成了可网络交易的“标准品”。

这套线上实物交易市场,很快体现出对线下市场的优势:卖家效率更高,所以更便宜;买家效率更高,所以选择更丰富。经过标准化后的商品可以直接从生产者到达用户手里,即使是要经过几个代理商,效率也高于传统市场的层层分包。标准化商品,提高市场效率,是电子商务对抗传统零售市场的利器。

之后以淘宝为例,它将商品类别从服装扩展到小家电、机票、酒店(这些产品已经被携程等垂直公司标准化过了)等领域,但对于生活服务类业务,淘宝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除了服务类业务信息化程度更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淘宝平台对提升服务行业效率帮助很小:对餐馆来说,有价值的人群就是附近这些用户,没有用户位置信息的电子商务平台,不能帮助它更有效的找到用户或者管理用户。

所以,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改造了服装、家具家电等实物零售行业,也改造了机票酒店等行业,但对生活服务领域却无能为力。直到移动互联网出现。

二、移动互联网究竟带来了什么?

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可被收集、分析和利用的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出现了,这使得服务行业线上化成为可能。

有了位置信息后,五道口的餐馆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促销信息发放范围限定在五道口,并利用网络更好的吸引和管理附近的用户,商家的营销效率和用户沟通维护效率都会提高。这些潜在效率提升,将会促使服务行业由线下扩展到线上,就像当初线下零售业向电子商务转移一样,一切大的市场潮流变化,都源于效率的改变。

三、谁会在O2O的潮流中成为服务行业的交易平台?

线下生活服务类商家的线上化是一块巨大市场,行业里有机会的大玩家不会放弃成为新领域交易平台的机会。

这里的O2O泛指一切跟服务行业线上化相关的业务。我找了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做对比,主要是行业里的大公司,没有将新兴的创业公司包含在内。我希望再写一篇文章,专门探讨创业公司在其中的发展机会,也想借此认识正在行业里从业的朋友。

1号选手美团网:

根据团800的数据,美团是国内第一家顶着O2O的概念成长起来的团购公司,也是独立团购公司月销售额最多的一家,所以用它作为代表。

用户规模:美团对外公布的用户注册数超过3000万,移动端数据并未公布。
线下商家整合能力:超过2000人的线下团队负责收集和维护线下商家信息,据透露最近正在推进商家会员卡服务。

美团网拥有执行力较强的团队,可以完成从为商家营销引流到支付、点评的整个流程(也就是所谓的O2O闭环),但目前其用户规模太小,且只有团购一种业务形态。交易平台一定要拥有足够的用户密度。

2号选手大众点评:

PC端的大众点评经过10年的运营,积累了大量生活服务类商家信息,是O2O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用户规模:公开数据显示,大众点评移动端用户数超过4000万。
线下商家整合能力:同样拥有超过2000人的线下团队。

大众点评多年经营积累下丰富的线下商家资源和运营经验,业务覆盖团购、优惠券等,但它离成为一个市场还有很大差距:它始终未打通商家和用户直接沟通,不涉及支付,商家没有基于交易的信用(就是说点评的用户要有交易记录才能作为建立信用体系的依据)。虽然改版之后大众点评移动端增加了摇一摇和签到等服务,但它仍是一个商家信息的黄页展示工具。

3号选手淘宝系:

包括淘宝移动客户端、聚划算和支付宝。当生活服务类网络化成为可能后,淘宝自然有可能扩张到新领域。淘宝旗下的聚划算就是对生活服务业务的探索,阿里巴巴也是美团的投资方。

用户规模:淘宝网用户数超过7亿,移动客户端用户数1.5亿,团购平台聚划算成交单数在团购领域排名第一。
线下商家整合能力:聚划算也经营生活服务类团购。

淘宝系是这5家里,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在线商务基因、海量用户、能覆盖整个线上交易环节的选手。

4号选手新浪微博:

用户规模:根据新浪最新财报,注册用户数超过4亿,但并未公布移动端用户数,曹国伟曾透露“超过50%的注册用户会使用移动端登陆”。
线下商家整合能力:新浪微博跟雅座合作,推出了微美食产品。

新浪的做法有点类似拆分成app群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腾讯通过集成path来完成私密社交,而新浪单独推出一个叫密友的服务;腾讯在微信上开放第三方接口来切入线下商家服务,而新浪单独推出了一个叫微美食的app。这种做法的弊端见我的上一篇文章。

新浪的优势在于海量用户,但缺乏在线交易基因,也缺乏互联网产品基因。新浪虽然跟餐饮行业的营销服务商雅座(通卡的竞争对手)合作,但对商家的服务始终围绕广告曝光层面打转,没有再往前走一步。微美食目前来看还非常初级,没进入推广阶段。

5号选手微信:

用户规模:超过2亿移动端用户。
线下商业整合能力:收购通卡公司,由戴志康整合原QQ美食团队,推出微团购,向第三方商家开放微信接口。

微信有巨量用户、丰富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极强的产品开发能力,看起来它最有可能帮小马哥完成QQ未能完成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的梦想。 在淘宝和大众点评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腾讯通过收购加强对线下商家的整合能力,又很快开放了第三方接口给商家,已经初步具备商户服务平台的卖相。

但微信目前的商户服务主要是浅层的商家用户点对点通讯(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商家可以做很多深层次发挥)。这也可以看做微信通讯功能的延伸。如果微信要继续深入变成一个交易市场(变成市场后,才能更好的通过商家获得收入,所以只要有可能,微信应该会努力探索这条路),还需要解决商户发现、付款、交易信用体系等问题。但这些在线商务类的功能超出了微信自身的通讯社交属性。

在我关注了几个商家公共账号后,我的微信消息界面开始变得复杂了,需要消息分组功能,但微信下面已经有4个导航,这还不算被藏起来的朋友圈功能和将要上线的微信游戏频道。

TAG:

fengsa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4  钛锋网  TMTFo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