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数据科学人才只能在应用中锻炼成长,数据学科专业建设也只能在应用中培育和拓展生长点。
大数据行业应用未来如何布局?11月20日,百校工程“政·产·学·研”大数据服务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召开。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相关政府及高校领导、大数据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一百余人参加会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在致辞中说,大学是推动创新的策源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数据产业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挖掘数据价值,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特别是要做“实”,让大数据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为提升产业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和科技进步发挥数据驱动作用;做“精”,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流程,开发高标准的课程体系;做“深”, “百校工程”要不断深化演化,在人工智能教育上早布局;做“新”,要探索大数据对教育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变革的有效方法,发挥在教育创新中的先行作用。
在推进大数据试点项目中,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紧密结合地方政府、行业、产业园区,从而得到多方支持,做到数据共享、价值共创。
研讨会上,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进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会议还展示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以各类协同形式所推进的丰富大数据行业应用。
“校·校·企”协同方面——
各高校依托百校平台与产业企业的协同研发。其中有西南大学的农业大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的工业大数据项目等。
“校·地·企”协同方面——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协助参与院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其中有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的医疗大数据、池州学院的池州市全域旅游大数据等项目。
“校·政·企”协同方面——
地方高校凝聚百校合力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大数据的有力技术支撑,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了一系列以大数据行业应用研发和服务为方向的科研机构,其中有西南大学牵头成立的林业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的山西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玉林师范学院的玉林市大数据学院等。
2016年5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坚持“快”字当头、“又快又好”原则,以平台化、生态化的理念迅速抢占了数据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制高点,快速构筑了协同创新网络。目前,大数据超级网络的架构轮廓已经初步形成。
长沙博为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6323)于2009年由长沙市政府引入海外高端人才成立。
博为软件基于医疗软件信息化核心技术研发十余年,其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脏器分析系统和PACS产品系列,成功覆盖国内外上千家医院,突破了传统二维影像诊断的诸多局限,既提升了医务人员的诊断准确率,也为心脏、消化等多科室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博为软件积极响应,突破性的研发了大数据采集技术——101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破解了信息孤岛之间“融合难、周期长、费用高”的困局。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在多地实施,并获得广泛好评。该技术广泛适用于存在信息烟囱和数据孤岛的其他行业与部门,如公安、电力、物流、智慧城市、税务、保险、旅游等。博为人秉承“聚一力,搏第一”的企业精神,积极创新,攻关难题,
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中,博为将以自己的技术与能力,为各行各业需要接受大数据革新的企业与部门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各行业的升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