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运营 正文

在线旅游的本质与机会

作者:爱游观察 时间:2012-12-27 0

携程旅行网CEO范敏在“2012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的演讲中谈到:“以往在中国我做旅游服务非常长时间,我们为什么携程这么快起来?不是因为我们太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的同行,或者我们的对手太弱小,他们对服务的理念,对服务的追求,是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谁能做到这个水平,就很容易吃饭”

在线旅游领域的创业者们,你们看到文章这个开头,心里一定很不舒服,甚至有点不屑,但是在经历长达两年的“去携大战”后,携程在中国的在线旅游界的宝座仍旧不可撼动。

回顾2011年初,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一轮创业潮被认为是十年一遇的机会,而“旅行天生就在路上”的特性与“移动”高度吻合,旅游领域成为APP创业最火爆的方向之一,在appstore近20个分类中,旅行类应用数量排名第七,每月增量则排在前三名。大量的创业者仅凭对旅游的一腔热血便加入到“在线旅游”这个领域中来,以他们多年混迹互联网的经验,视“用户体验”为最高信仰,传统OTA在他们眼中特“土”。于是,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如线路预订、资讯提供、旅游点评、行程规划、分享社区、定制服务、智慧导游找到一个切入的方向,幻想凭借优秀的用户体验,便会有用户下载,然后自然会有商业模式,他们甚至连“返佣”这个词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而随后到来的VC投资热潮更是加速了这个泡沫的破灭。

谁说“有用户就有商业模式” ?为什么在线旅游领域是ctrip和elong,而不是tencent或者baidu?为什么人人网的旅游项目上线三个月即宣布团队解散?而2011年初风风火火加入旅游创业大军的很多同行,今天大都已经不在了。 答案其实就在携程旅行网CEO范敏的演讲当中:旅游的本质还是服务。

一、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讨论本质是个很哲学并且枯燥的过程,但是当你看到下面这样一张图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旅游领域的创业机会已经被无数个切入点所占据,对在线旅游2012年进行回顾,已经没有办法在超过5万个旅游APP中找到一个小的切入点,我们只能探讨并发现这个行业的本质,才能找到规律与机会。

“如果说你平常去一个理发店,这个理发师一直给你服务很好,你很难再去换一个人” 。在不理发的那些日子里,你是否会专门就理发的问题的到某个网站或者APP与网友们讨论近期哪个发型更加潮流?或者针对某次愉快的理发过程,专门到理发社区做一次分享,或者提前几天制作个”理发计划”?同理,旅游是一个频次极低的事情,低到用户对每次出行都无比重视,这注定了客户对品牌的高度重视,对服务的依赖,这也注定了“服务”是旅游企业最核心的本质。

旅游归根结底是第三产业,实际上是服务业,尽管这听上去小资们不大乐意。但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最主要的属性,旅游企业出售的主要是服务:通过服务产品的提供获得收人,实现旅游企业获取利益的目标。这就是旅游领域商业模式的本质。

无论创业者把目光放在信息的收集、资讯的筛选,抑或是提供一个更有效率的预订平台,而如果不能清楚的看到旅游领域的这个本质,那终究无法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巨人。如果不能看到这本质,那么你的产品从第一天开始,可能就是与行业的发展相背离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当初的商业构想,一切不以服务为创业目标的旅游企业都是耍流氓。
二、变革的机会

旅行者在传统旅行环节中所遭遇的痛处,都将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所在,而2012这一年创业领域的旅游企业更被赋予了“智慧旅游”的宏观使命,相信在这场有“组织”有“谋划”的运动之下将会诞生一批新的标杆企业。而这场运动最大的获益群体无疑是游客,他们将收获更完美、丰富的旅游体验,关注游客需求的变化,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机会。

1、未来几年的机会首先必须是在移动端

先“预订”,再消费,这是旅游与其他消费方式最大的不同,事实上在o2o这个词还没有诞生之前,在线旅游已经是运转多年的O2O成熟模式了。在PC互联网时代,甚至更早一些时候,旅行的决策过程相对较长,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大量的旅游“代理”存在,服务不统一,用户需要花更多时间在搜索、比价上,而实际上中国在线旅游企业的“线上转化率”也一直较低。携程早期凭借了强大的呼叫中心提供标准化服务,机票、酒店通过电话预订的比例一度超过90%,行业中甚至出现这样的说法—“电话预订是中国特色的在线预订模式”。

然而,进入2012年用户的使用习惯却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尽管消费者还没有习惯于使用网站来预订时候,移动的大潮却已经直接把APP送到他们手中。艺龙早在2011年第四季度,就宣布“在线预订”比例已达到63%,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5%。而另一方面,苹果操作系统的用户,相对于安卓手机用户,拥有更高的在线预订比例。来自国外旅游搜索网站Kayak数据显示,苹果用户当中,更大比例拥有美国运通信用卡,这使得在线预订变得更加容易,也促进了更大比例的在线支付购买;

比起网络预订,APP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实现随时预订,并且“与位置相关”,“当即决策”即是用户需求,也渐成用户习惯。

“Priceline今年秋季作了一次针对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用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人在预订时已经离开家,正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这是数据统计反馈出来的创业的机会表明,未来几年的机会首先必须是在移动端。

2、“从旅行到旅游”的转变

关注“从旅行到旅游”的转变,也即从“吝啬的文艺青年”到“会埋单的普通青年”,意味着旅游需求和产品的大众化,已经有无数的案例来举证文艺青年是一毛不拔的动物。而在“旅游”迈向更加大众化的阶段,“目的地信息收集” 将对屌丝用户们产生巨大的“决策影响”,谁能把杂乱无章的目的地信息进行结构化组织,将具有非常广泛的想像空间。

3、“目的地”  必定成为行业的重心

自助游的兴起,“目的地” 这个词必定成为行业的重心,在信息资讯上,机会聚焦在目的地信息结构化收集整理;在旅游资源上,机会集中在那些“目的地地接资源”,机会在于如何盘活线下那些旅行社;营销方面,各省市地的旅游局及信息中心的“目的地营销”成本是个天文数字,但更多的投向了传统媒体,这是创业团队的机会所在。在产品方向上,景+酒、景+餐、景+机票、景+活动,都是创新的机会。目的地营销的金矿,谁能把握?

4、关注本土化旅行需求

而习惯抄袭国外网站的创业者们需要关注用户需求海内外的细微差异,2012年以来,以gogobot为代表的新型旅游社交网站在国外蓬勃发展,国内的模仿者不计其数,对其核心功能“旅行计划”更是抄袭的重灾区,有不少网站更是在这个功能上对用户体验有极苛刻的追求,在产品层面加入了智能推荐、路线算法、google日历同步等,功能上远胜gogobot,但有哪个同行敢把这个功能的活跃率情况分享一下? 我们忽视了gogobot成功的社会环境和土壤,中国人均一年才5天年假,这个plan功能对旅游出行的的帮助是?

5、周边游市场兴起

传统的跟团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已远远满足不了旺盛的旅游需求,甚至有业内人士更直白的描述跟团游已是“老弱病残”,靠得是“坑蒙拐骗”。景+住,景+吃,景+娱等自助游产品形式不断出现,尤其是城市周边短途旅游,这种打包产品的形态相当丰富,俨然已成为城市白领人群周末休闲的主要形式。随着高铁的开通、汽车普及带来的家庭自驾游的兴起以及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刺激下,大周边旅游市场(一般意义上可概括为是以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为中心,覆盖其周边及邻近省份城市的旅游市场,行程主要以1-3天为主,周六日为主要时间点)必将成为新一轮旅游创业领域的热点 。

TAG:
© 2011 - 2024  钛锋网  TMTForum.com